我读张改琴 —刘大为

2017/05/31       来源:       责任编辑:杨柳       作者名称:;

我读张改琴    

——刘大为

我对中国的西部画家,尤其西北的画家有着一种钦敬。这种钦敬不纯然来自他们对艺术的虔诚与解衣槃礴、惨淡经营的精神,而是发现西北的画家几乎不约而同有着独特的艺术体验,并从而创作出独特而又自然天真的作品来。其作品给人的视觉印象之新异实在是其他地域画家所不易具备的。这个印象,在我观赏到甘肃女画家张改琴的山水画,尤其与其人有所接触后,就更为深入了。

张改琴看去是一位文静典雅内向柔弱的女子,很难想象她会是那些大气磅礴的山水巨制的作者。她的作品让我想起有人说过的一席话,他说:女性大多是不善饮的,故尔酒成了女性的禁脔;然而如若某位女性善饮,那么她的酒量必为大多数男性酒家不及。诚哉斯言!每当我看到张改琴的山水画,我便想起这句精辟之言,也就觉得人,尤其艺术家确乎不可貌相。张改琴的画,不仅仅具有男性的阳刚之气,同时也保留着女性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独到的理解。诚然,艺术本不应因性别差异而划分畛域,然而中国画尤其山水画有一大特征,那就是艺术形象与现实世界之间有着一段距离,这就是画家体现自我的个性空间。主张现实主义表现的人,其间距离小一些,而倾向浪漫主义表现的人,则其间的距离大一些。女性画家往往更倾向于后者。当然,这是一种非刻意的、不自觉的选择,是一种艺术本能的表现。很多画家,甚至大师巨匠一生的创作几乎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这一固定空间或曰位置,故尔早期作品与晚年作品在创作处理上没有大的区别,很多人认为这就是风格。这样形成的风格也就让研究者可以从中找到固定的形式规律。只有很个别的画家能够在形象与现实之间自由驰骋,也就是完成了"造化"与"心源"间的互为因果关系,而不是惯常的先参造化,后得心源。达到了这种"彻悟"的境界,始能以腾踔万象的大自在状态进行艺术创作。我比较全面地领略了张改琴各个时期的山水作品,并不为其画面的雄奇宏巨而折服,因为达到这样艺术效果的画家及其作品如今很多很多,虽然形式风格各有千秋,效果却都是大同小异。相比之下,我比较服膺张改琴的地方正是在于她能够游弋于造化与心源之间,进行思考性的徘徊与反复的体悟。这在当下的画家群中是比较罕见的。按年龄,张改琴应属于画技已趋成熟的中年画家,然而很显然,她在创作思维上正处于不断发现自我,不断改变面貌的状态。这种变化更新的状态,或许对她而言,正是一种"定型",而不是仍在寻求画风的"出路"。

张改琴的画作,可资久赏玩味之处颇多,而我觉得其中两处最为突出:一为山水意境的澄彻深邃;二是造型语言的天真简率。这是张改琴的不二法门。而她在造化与心源之间的自由驰骋则得力于她的绝不自我拘囿,实际上,张改琴与几乎所有的西部画家一样,对于传统的继承并不那么死心踏地,而是随时随地用开拓的目光注视自己的创作。

张改琴山水画在时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古老陇塬的苍凉、浑朴,然而其间充满生机,这种生机不是靠茂林修竹、长草浅苔而获得的,而是一种生命渴望苏醒的感觉:山在苏醒、水在苏醒,草木禾稼乃至庭院、窑洞以及生息于其间的人畜俱在苏醒,因而形成一种动态感觉。这种动态感是一种刚刚从传统山水画的静观意境中走出来的觉醒状态,一种壮士闻鸡起舞的振奋状态。

必须指出,张改琴的画作并不十分注重开悟人性灵的哲学意味,如禅之机锋、道之冲融等等境界。她注重表现的是一种引导的力量,这种引导旨在吸引人们理解真朴与超脱这种高层次的、积极的审美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心灵明净度的目的。为此,张改琴不用青藤、八大、担当等前代大家那种单一化的办法,如笔墨、构成的单一化处理;她是从“四面八方”各种手段向这个单一的中心靠拢,对此,我称之为百川归海的手法。虽然绘画的风格往往需要依赖单一的表现形式,如同当头棒喝地把自己的风格感抛示出去。表现内容过于繁杂,则不易捕捉住突出的印象。然而张改琴是一个例外者,她的构图大都为满布局,内容丰富异常,笔墨形式更是多样,她是竭力把自己熟悉的一切,包括地貌、物候、人文……总之整个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包揽无遗,而笔墨、色彩这些美术元素也应有尽有囊括其中,从而成为黄土地的全面展示。而她的风格则主要建立在她富有感情的笔墨上。张改琴同时是一位书法家,她的书法艺术是在碑帖互化中达到个性化高度的。书法界人士认为她的书法对笔墨功底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整合,这在功力幼稚的人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笔墨的高超自然而然成为她山水画的审美构架。不难看出,张改琴的山水画可以归纳为两种笔墨形式,一是线条繁密组合,吞吐如虹,绵长似丝,勾、皴、点等程式技法全部融溶在细密线条的游走、堆积之中。张驰舒展,表现出山石、草木、云水的各种质感,复从质感中产生律动感,从律动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另一种画风是以近乎油画笔触的焦、浓、淡、清墨块堆砌而成,虽然如此,皴的意味和感觉却异常强烈。这种山水画几乎不表现草木华滋之状,而是一味原始、苍莽,让人产生黄土高原的本质印象,从而获得一种具有震憾力的大美意境,仿佛天地正气、民族魂魄。作为我,更爱读张改琴的这一类山水,因为可以感受到民族精神与时代风貌。

张改琴的山水立意乃是依托在人与山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关系上;山为人文之源,而人文又为作品之源,二者相互依存即为生活与情感。画家的笔以才华为溶剂从中挥洒出人生的况味,包括欣喜的、忧愁的、孤独的、期盼的、苦涩的种种中国农民,尤其西北农民的情绪。这些情绪在张改琴的笔下被作为画的气息、氛围升华出来。这种情绪化的氛围在山水画中是很少有的。可以说,张改琴在创作内容上是一位大力的搬运者,她将西北山川整体搬入画面,而不甚加以精选与斧凿,以原始感来对抗传统山水标榜的精巧、空灵。她在构图上则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以农民的生存精神处理山水的自然法则,令人窥见人与自然那种相互消长的复杂关系。她又是一位执著的刻碑者。她的书法功底使她的绘画在笔墨意义上是在进行书法创作,每一笔勾皴皆似镌碑勒石,以致有的作品明显具有版画的意蕴,而她实际上从未搞过版画创作。刻碑本是书法的深化,故张改琴的画山水亦是书法的深化。前人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张改琴堪称“画中有书,书中有画”了。一个出身农家的西北女性,就是这样在艺术之路上行走的,有多少坎坷,就有多少梦想。而梦想一一在她的脚下实现着。(刘打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