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篆刻漫谈】我的两位篆刻老师 □高少珂
2023/06/02 来源:书法报书画天地 责任编辑:袁锐 作者名称:;
篆刻漫谈
我的两位篆刻老师
□高少珂
(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生、中国书协会员)
我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兴趣”,一位是“实干”。这两位老师在我学习篆刻的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时候参加一场结婚酒宴,看到酒桌上用萝卜雕刻的形态各异的花鸟,为之心动。回家后我也尝试用萝卜刻了起来,当然没刻出想要的样子,自此之后的种种“刻字”经历,随口也能说出几件,如读了鲁迅先生的书,我便在书桌上刻个“早”字,在橡皮上刻个“勤”字等等。直到上本科之前,我都对“刻字”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于篆刻的痴迷,来源于“兴趣”这位老师,2011年,我考上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开始了系统的书画印学习,同时也认识到篆刻和我之前的“刻字”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篆刻讲究的是“篆书”与“刻”的结合,篆在前,刻在后,需要对古文字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记忆,才能对一枚小小的印章篆刻有所感悟,这更加激发了我的兴趣。由于读的是书法篆刻专业,我有大量的时间来积累篆字,并通过对老师们的请教和对古文字书籍的背诵,对篆刻有了新的认识。在学习古文字的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摹了大量的古代经典印章,从先秦古玺到秦汉印再到各个流派印,对篆刻的临摹使我对篆刻文字的应用、刀法的把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得不说这些都源于“兴趣”这位老师,也同样因为这位“老师”让我至今对篆刻有着饱满的热情。
我学习篆刻当然也离不开“实干”这位老师。曾经一方10厘米见方的大石头,在我一遍又一遍的临摹创作,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下,厚厚的石头被磨成了薄片,使得刻印变成了体力活,但也丝毫未减我对它的热情,直到现在,我还有一方创作要刻几遍的习惯,在我的家中,有很多六面都刻过的石头。不过现在我买了一台专门磨石头的机器,磨石机让我减少了磨石头的时间,同时增加了刻印的实践时间。有时在睡前想到一个稿子,马上起身操刀,刻罢再去睡觉,东坡居士曾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便是这个“闲人”,享受着篆刻给我带来的快乐。
当然对篆刻的学习,不仅仅要依靠兴趣和实干,也要有“知错能改”的品质,每每刻出几方心仪的作品请教老师,总有或多或少的毛病需要改正,也总能学到新的知识,正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相信在越来越多的改错过程中,我对篆刻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同样,我也相信,篆刻之路如同一场修行,我则是修行者,时间未到便不得真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少珂 篆刻 年年车马客,钟鼓乐他人(附边款) 5.0cm×5.0cm
来源:2023年第21期《书法报·书画天地》
责编:袁锐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