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青年五体书百家——楷书20家·周红军⑨

2023/04/06       来源:书法报·书画天地       责任编辑:谢潇       作者名称:;

楷书20家·周红军⑨


20230228sfbtd0627_Print.jpg


艺术家简历

20230228sfbtd0627_Print-8.jpg


 周红军 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培训中心教师,信阳市书协副主席,江西省书协培训中心教师,北京人文书法学院特聘导师,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获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三等奖,全国第三届隶书展优秀奖(最高奖)。入展第二、三、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八、十一、十二届(楷隶二件)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全国第四届隶书展,全国第三、五、六、七届楹联书法展等。


作品欣赏

20230228sfbtd0627_Print-11.jpg

楷书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小品


20230228sfbtd0627_Print-12.jpg

楷书苏子瞻《铜仁思堂记》条幅


20230228sfbtd0627_Print-10.jpg

楷书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斗方





儒雅 浑朴 大气

——略议周红军书法


□傅德锋

河南是一个不断出书法人才的省份,河南不仅具有厚重的书法历史资源,还有浓郁的书法社会氛围。在这样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固始县的周红军先生自十多年前起,就凭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在国展上一路过关斩将入展获奖,迅速在河南书坛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逐渐被全国书坛广泛认可。周红军的书法主要体现在楷书、行草和隶书方面,无论哪一种书体,都已经呈现出了自家面貌。这在他这个年龄段的书家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周红军的楷书在魏晋小楷和魏楷两方面都有不俗表现。魏晋小楷之妙在于格调高古,气息渊雅,小中见大,剔透空灵,多有意到笔不到处。时人学习此路小楷,其弊在于偏执古人之一端,或一味求其空灵而流于松散,或一味强调笔触而失之尖刻,或一味追求整饬而有伤情趣,或一味体现变化而未能和谐。周红军则不然,他在表现锺繇的古质和“二王”的简约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在笔法与笔意的表现上更为接近古人之风范。所作朴厚清逸、古淡空灵,将锺繇小楷字形的横扁与“二王”小楷笔力的劲健进行了一番移花接木般的改造,笔下也就有了与众不同的表现。

他的魏楷,字形接近小楷者,依然保留了魏晋一路小楷的某些特点,但用笔和结字上多了很多轻重提按和欹侧疏密的变化,方圆并施,碑帖兼容,将书卷气与金石气尽可能从整体气韵上统一起来。他的这一路作品早期还有明显的拼字痕迹,尚未达到自然浑融之境,但后来随着技术的娴熟和认识的提高,便渐入佳境,愈发可观了。而其大者,则掺合行草笔意,规矩中见洒脱,率意中显法度,个人性情在理性的约束下适度发挥,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周红军的行草书多取法“二王”、米芾,用笔到位而且有味,结字灵活多变,在笔势的管领下时而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发挥。行气流畅而不浮滑,墨色丰富但不花哨,章法有度不拘成法而多合规矩。不刻意求其大疏大密、大起大落,而重在于细微中见变化,平实中显精神,这无疑也是他书风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体现。

周红军之隶书也较具特色,古今结合,用笔厚重果敢,注重苍劲雄浑之笔墨韵味,结字端庄大方,掺合行草笔意,古朴空灵。无时下俗隶头重脚轻、搔首弄姿之弊,有汉隶之正大气象。其前些年所作隶书作品中,一些横画的起收和走势略少变化,横竖画的转折处稍感生硬,未能得爽利劲健之致。近年经过改进调整,已大异往日,殊为可观矣!

周红军亦作篆书,我仅见其小篆楹联一帧,虽不足以概其全貌,然笔墨之间,似不乏功夫与性情,有此一端,遑论他哉!

故一言以蔽之,周红军书路纯正,诸体皆备,如今已成绩斐然,名声在外。许以时日,更攀高境,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文有删节)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