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书范】——《颜家庙碑》临习要点(一)
2023/04/19 来源:书法报·书画天地 责任编辑:刘娟 作者名称:;
【书范】——《颜家庙碑》临习要点(一)
《颜家庙碑》临习要点(一)
□张 鹏(山东艺术学院2007级书法专业硕士、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是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镌立,唐建中元年(780年)六月撰文,十月又撰书《碑后记》,颜真卿时年72岁,是其留世较晚的一件作品。唐代篆书名家李阳冰篆额,原碑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真卿正书一改同时代欹侧取势、中宫紧收的风尚,代之以篆籀用笔、饱满周正,给人以沉雄茂密、雄强典雅之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开拓了审美的意境,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力。作为颜真卿晚年成熟期的代表作,《颜家庙碑》不独个性鲜明,也展现了极为高超的书写技巧与驾驭语言的能力。
书法从结体上说,唐代以前有两大体系类型,一是以篆、隶、平城期魏碑为代表的平画宽结,二是以洛阳体魏碑、南朝新风为代表的斜画紧结。前者体势宽博、雍容大气,后者势巧形密、仪态万方。颜真卿的结体方式显然是以前者为主要参照,并在局部吸收了后者的某些处理方式,故能拙中寓巧、华质参半。学习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细加体察,方可悟其妙理。
所选《颜家庙碑》“国、颜、部、公、以、碑”六字,分别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颜真卿在结体上继承古法并加以创造的审美特征,可作为临习体会颜氏正书书风的典型例子。
“国”字框型外拓,以宽博之势容纳粗壮笔画,相得益彰;横画的渐变与“口”字的倒梯形处理,增加了文字的姿态感与耐读性;框型竖画不作完全对称,而是左直右曲,属于藏“巧”,显示了颜真卿的变通能力。
“颜”字左右结构没有采用常见的穿插揖让,而是各占一边正面示人,这是典型的篆隶结体习惯;左边横画作发散状并右对齐,且点画不居横画中间,是“正而不平”的处理手法,避免了单调死板。
“部”字右边竖画故意缩短,舍弃其“主笔”思维,使整个字外轮廓周正饱满,形成“茂密雄强”的审美效果;竖画右边几处弯折大幅度挤占右下空白,与竖画缩短处理互为呼应;左偏旁与“颜”字左部处理手法一致。
“公”字撇、捺与下部不作典型主次关系处理,极力占满四周空间,篆隶北碑均有前例,舍“巧”而见“大”。
“以”字左右偏旁距离开阔,仅保留笔势上的呼应,外紧而内松;竖画尽力贴近左边缘,捺画缩短,都是为了维护“外紧”,收到轮廓简洁之效,简则古,简则大。
“碑”字中,“石”字旁的“口”部下移是点睛之笔,一是增大了其部件的面积,偏旁正面直立而非主次分明,二是丰富了内白关系,与《祭侄文稿》中“围”字手法类似,不动声色而耐读耐品。
《颜家庙碑》(局部)
张鹏以《颜家庙碑》笔意创作的作品
楷书杜甫《武侯庙》横幅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