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当代名家】——纪 松
2023/06/13 来源:书法报·书画天地 责任编辑:谢潇 作者名称:;
情犹眷眷
——读纪松先生的书法近作
□叶鹏飞 书法创作是感情、智慧与性灵、心志的展示,书家只有在奋力耕耘、自强不息、不断攀登时,才能创造出有高格、有价值的作品。中秋时,读了一批纪松先生的书法近作,就有这样的感受,犹如爽心的清风,让我心旷神怡、沉思良久。
读了纪松先生的书法,首先让我感受到他的作品耐赏,能让人细品,在技法上有着深厚的功力和明显的高度。
对于书家来说,厚积薄发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对于书法创作尤其是草书创作来说,书家掌握的技法越全面、越纯熟,创作自由度也就越大,作品就越生动耐看。当代有些书家之所以退步,即是成名后迷失了方向,将个人习气当风格,不及时临帖校正,迷途难返。而纪松先生的书法不断精进,正是他勤于临帖、勤于取舍、勤于思考、勤于创作之所得,这正是他书法能让人久视的缘由。
读了纪松先生的书法,让我感受到他走着最适合自己的书法途径,在取法上知难而进,有着明显的高度。
从纪松先生的书法来看,他是以二王为起点、以黄庭坚为主要途径,再旁采广撷来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走出了适合自己的书法之路。从其草书作品上看,结体变化丰富,却始终严守法则,无任笔为体的痕迹。再则,孙过庭以真书和草书来论形质与情理,即楷书的基本要求是点画,而难在使转得宜的风格创造上;草书讲究使转,即确立形质、点画更显出书家的情性即风格的发挥。所以,纪松先生的草书使转随心,点画的变化极大,个性分明,这正是他深悟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涵义的结果。
我一向认为,不会写楷书者,不论其多著名、地位多高,肯定是基础欠佳者,或半路出家者。这次纪松先生的近作中,有五幅便是楷书,与他以前楷书相比较,有着很大的不同,看到他坚守着真草双修,油然敬佩。
读纪松先生的书法,更感受到他在创作上有着明显的高度,也是他心志的流露。
黄庭坚在论书中说:“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异。”以心转笔是创作作品的要素。分析纪松先生的草书,觉得其点画运笔极其自如,以中锋使转,充满韧性,将柔性的方圆之笔画,随心化入刚健的结体之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点画狼藉而不粗野。作品中有枯笔的云烟缥缈,有湿笔的烟雨弥漫,景象万千。他的近作中,还有大字草书作品,这是最难创作的作品,也是徐利明先生所要求之作。作品笔墨厚重,气势博大。尤其是他根据所书文字内容进行意象表达,讲究空间构成,让形式与内容达到契合,“情动形言”在此充分凸显,这是他创作实力的又一展示。
纪松的作品中,有一股不可遏制的推动力,爽达、苍劲的笔致是他内心积累储存的喷发,故有“神采照人”的艺术效果。他的书法还让人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着深刻思考的书家,是他为提升当代草书创作身体力行的体现。纪松先生自进入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工作后,始终牢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总是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研究和创作,在忙碌中有心得、在喧嚣中有静悟,将工作和艺术创作都扎扎实实地进行。
现在,纪松先生在社长徐利明先生的要求下,更感觉到继承发扬于右任标准草书的责任重大,更加沉思不倦地耕耘。居高声自远,让草书创作和研究不断有新的景象和成果,为两岸文化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他用手中的笔表达着心志。可以说,纪松先生对草书的发展情犹眷眷,对草书的创作情犹眷眷,而我读他的书法作品后亦是情犹眷眷! (文有删节)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