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张秀书法评说

张秀书法评说

2016/09/08       来源:       责任编辑:秦江红       作者名称:;

张秀书法评说


  一个年轻人送来一本1985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印的《中国现代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集》,随手翻翻,到76页,眼一晃就大吃一惊,一幅小楷作品,写宋张栻《黄鹤楼记》,十足的明清闺秀风格。看署名是张秀(女),1962年出生。字是甲子年(1984)所写,算了算,才二十二岁。细看看,娟秀不亚于马湘兰,整饬像是还超过一些,我想,万没想到,我的逝者如斯之叹竟落了空。

  又万没想到,是几个月之前,与《书法报》的几位朋友闲谈,不知怎么就谈到闺秀小楷,就谈到张秀,才知道这位青年书法家就是武汉的,而且同他们有交往。我贪心又生,于是烦他们代求。不久前寄来,是深藏经纸色、朱丝栏的绢本,市尺七寸见方,上写张宗子的《湖心亭看雪》。与八年前那幅相比,风格有小变,是秀丽柔婉之外又加一些刚劲明快。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兼收一些隶意;我看呢,还有一些唐人写经的味道。总之是很美。我高兴,决定装入镜框,悬之壁间,以期朝夕看看这明清闺秀的流风余韵,让自己确信,过去值得珍重的种种,并没有都逝者如斯。

——张中行《闺秀小楷》


  张秀不同,是晚辈,用功用得深,旧学底子比我们交往那些年还要再厚,新学知识也不浅,难怪书艺又上了两层楼,作品集里不少作品都多了几分大家风范,都解开了闺秀发簪迈进英文说的“放下头发”的境界。做学问做艺术做到了“放下头发”才做得到张秀要的自如和本色。她写《学书偶想》说书法要激情要冲动要忘情,那是对的:谁愿意看到清清秀秀一个书法家整日枯坐案前临碑临帖临到变成不长胡须的王羲之!读完这册作品集我高兴张秀笔底乾坤那么旧也那么新。旧,她的毛笔徘徊在唐诗宋词元曲的灯火阑珊处,临古而见消融。新,她的感情在亦干亦湿的笔路上踩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步一回眸,刚媚如《本草纲目》的百草千花,凌空如摩天楼台的无畏无悔。我还高兴张秀好像不写太草的草书。草书难读,世人不懂,不合时宜。乔旸前几天从上海给我寄来新印祝允明《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卷》,认识的几个字确实好看,不认识的那些字也懒得费神核对原诗了。真要我珍藏我情愿珍藏张秀那幅高骈诗,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轻易换回了一个仲夏的牵念。

——董桥《张秀本色》


  张秀不仅擅长小楷,大中楷行写来也得心应手。有书法经验的人知道:没有一定襟怀气度的人是写不成大楷的。纵然勉力而作也,也只能是有空架子无真骨气。而她的大字,亦有唐宋大家气度,欧之严谨,颜之刚劲,和宋人强调的气韵,都能见于字里行间,俨然大家气派。反之,能放笔展怀作大楷者,也能极其自然地将作大楷的气量带到小楷中,令其落落大方。张秀小楷,取法魏晋,点画结构间犹有隶意。这是由于汉末魏初,正体初成,人们书体意识中还存在未能脱尽流行的隶势。张秀悟得此理,有心将这种意味保留,故其字风古朴、典雅,绝非流传于明清的妍媚书风可比。

  总的来说:张秀字,明丽秀美,朝气勃郁,大气雅气,功力深厚,灵性充溢;不柔不媚,亦润亦刚,充分显示她特有的审美追求。她有非常的进取心,年纪又轻,做每件事都想把它做得好些,更好些。努力以修养写字,故有今日之成。清代书论家曾以“高韵、深情、坚质、浩气”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我以为张秀就是在这样努力追求,而且做得很有成绩,很有效果。

——陈方既《〈秀本色〉序》


  张秀以颜楷立基,正是刚正清健笔法的取向。而学欧阳询之清峭,又效虞世南之清润,似两者又调和两者,介乎两者之间,得清之法习成于手而沾洽于心矣。观其大字每每以颜鲁公面目顾盼左右,大笔浓墨,又有化北碑刀痕为笔迹的转变,然而,严重挺健之中仍不乏清朗之气。而小字更为其擅长,泛滥晋唐直至元明清之小楷流变,参以碑版清劲之意,津津挥运于彩笺素帛之上,珠圆玉润,气秀色妍。咫尺笔阵,万里乾坤,品小而象大,笔简而情溢,深得千年以来小楷书传统文脉之神髓。这种小楷书所表现出来的婉约简静的风貌,在其“清”的审美观照下,被结合与滋养了起来。

  张秀清婉书风的形成,在于其数十年不间断的孜孜以求,潜心修研。观者可以清晰地从其作品中读出一种书写背后的时间与空间的真实性。任何矫情与作伪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遮掩,任何非创作者主体性因素在艺术真实尺度面前显得多余与无力。这就是中国书法所重视的功力的光泽。如果说功力指向形的直接性,那么天然更是心性敞开后的秀地丽天。张秀已经从案头操持的困顿与疑惑中归向了功性双修的畅达与淡定。瑜珈功式的运动与冥想,不仅解放了她的肢体,也使书写沉浸在一片晶莹透剔若无所思的心境之中,使其书法有了更开阔的天地。

——徐本一《东湖一荷 素波千顷》

  

  汉上张秀以翰墨闻于世,尤以恭楷得明清闺阁风韵,前辈张中行先生曾取闺秀小楷论其妙。今书坛浮躁颇乏温雅,故张秀楷法足可独标于世,非唯闺阁称善,亦可不让须眉,吾以是寄厚望焉。

——陈振濂《张秀题记》


6.jpg
张秀书法作品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