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综合 完善自身 --读张改琴近作 李一

2017/05/31       来源:       责任编辑:杨柳       作者名称:;

走向综合 完善自身

--读张改琴近作

■李一

张改琴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女性艺术家。她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近年来又写了不少诗歌。作为甘肃书坛的领军人物,她组织策划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展览,为书法事业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显示了其组织艺术活动的才能。这位西北黄土地的女儿,事业的成功者确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单是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就是女性艺术研究者很好的课题。本人非女性艺术研究者也无力对张改琴艺术作全面的评价,仅就观张改琴近作谈点感想。

近日,张改琴陆续寄来她的一些资料。先是书法作品,后是绘画作品,还有一些诗歌习作,都是近期创作的,可观的数量,表明了她的勤奋。打动我的还不是其勤奋,而是诗书画综合探索的精神和能度。诗书画综合探索本是中国的传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书入画、以画入书,诗、书、画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许多先贤就是这样做的,但现当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艺术的"分"压倒了"合",画画的只画画,写字的只写字,写诗的只写诗的现象到目前也不是个别现象,很多人已丢失了中国艺术综合探索的传统,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因为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姊妹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的奥密正在关系之中,艺术的突破口也往往在关系上去寻找。只讲"分"不讲"合",井水不犯河水,想"专"却很难"专",因为没有博的汇通,是不能深入下去的。从学理上讲,艺术上的"分"是必要的,但不是目的。"分"是为了"合","分"是过程,"合"是结果;"分"是手段,"合"是目的。从人的不断完善全面发展来看,更应该注重"合"。诗书画结合,诗为魂,字为骨,画为境更能丰富艺术家的素养,展现艺术家的才华,提高艺术家的水平。王朝闻等艺术前辈一再告诫我们,"学艺不能单打一",深意即在于此。在许多人还在"单打一"的当下,张改琴诗、书、画并修,力求全面完善自身的路数是令人敬佩的。当然,在诗、书、画各个方面都达到高度是不易的,需要不断的苦修。张改琴的诗在平仄格律上个别处还可再推敲,但她的诗为魂字为骨画为境的艺术整体追求是值得赞赏的。她的诗写的是真情实感,写怀乡、忆友、即景等均有感而发,朴素天真,情真意切,写出了对黄天厚土、对家乡、对朋友的真挚情感,所以谈起来很感人,许多诗句令我击掌。

张改琴近期的书法已走上自如的境界。她在书法上探索多年,具有深厚的碑学功底,对《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碑刻用功尤多。如果说她以往的书法以碑学见长的话,近期的作品则碑帖互补的倾向更明显一些。其近作既刚且柔,刚柔相济,把碑学的厚重和帖学的韵律妥贴地结合在一起是张改琴书法近作突出的特点。在诗、书、画并修的过程中,张改琴不仅深谙姊妹艺术之间的关系,更认识到书法内部的碑学帖学之间并没有鸿沟。如果说有鸿沟,也可以填平。整合碑帖,为我所用,吸收两个流派之精华,形成自己之面目,是张改琴的可贵之处。更可贵的是她发扬了书法"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的传统。其书法近作大部分是自作诗和自撰联。诗的境界和书法的境界相融一体,相得益彰。正如其自撰联所云:"素心点玉宇,妙笔写春秋",自如地写出了所思所感和内心追求。

张改琴近期的画作仍然写西北黄土高原、风土人情,这是她熟悉的题材,也是她魂牵梦绕之处。与以往相比,笔墨较为松脱,洗练,意境更为博大,写意性更加增强,整体感更为突出。观张改琴山水画近作,既被其特定的丘壑所吸引,被西北高原、黄土窑洞、陇山烟树、长河落日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更被其笔的苍厚,墨的淋漓、一气哈成的整体效果所感染。可以说她画的是家山家水,追求的是整合后的博大沉雄的境界。看来,在绘画上她也在努力整合丘壑笔墨向高峰迈进。

张改琴是艺坛中的一员,却是一个值得关注应该研究的个案。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在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的特点,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的当下,艺术家如何创造艺术完善人生方面,张改琴的诗书画并修,不断地全面地提高自身路数是值得提倡的。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