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春华秋实,六十载书法人生结硕果——周慧珺从艺60周年书法作品展暨周慧珺书法学术研...
2016/09/18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毛羽;
春华秋实,六十载书法人生结硕果
——周慧珺从艺60周年书法作品展暨周慧珺书法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毛羽
本报讯(记者 毛羽) 4月16日,春华秋实——周慧珺从艺60周年书法作品展暨周慧珺书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展馆隆重开幕,这也是周慧珺从艺60年以来首次个展。本次展览精选了周慧珺历年来的作品100余件,反映了其不同时期的书法创作风貌。除了典型的“周家样式”楷书、行书以外,还展出了其较少见到的篆书作品;除了创作作品,其多件临米、黄及杨凝式等作品,亦与观众见面。在一楼展厅中,占据整面墙的行草书《岳阳楼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多件大尺幅近作,雄强、奇崛、老辣,尤为夺人耳目。此外,展厅中专设的周慧珺图片资料展、循环播放的《上海书法名家周慧珺视频集》、在上海地铁中举办的周慧珺部分书法作品图片巡展,方便人们从多个角度了解周慧珺从艺60周年来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一睹当代海派书法领军人物风采。
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代表中国书协致辞,称周慧珺为当代书法复兴的先行启蒙者,她的人格和艺术魅力,是这个时代书法界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慧珺在答谢词中说,书法,一直是她人生路上割舍不断的一种情结,一生执著于此。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共同为周慧珺书法进地铁文化巡展暨周慧珺地铁纪念磁卡首发揭幕。上海市副市长赵雯宣布春华秋实——周慧珺从艺60周年书法作品展开幕。开幕式由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主持。
《周慧珺从艺60周年书法作品集》《周慧珺书法学术研究论文集》《周慧珺从艺60周年书法作品展纪念卡》在开幕式上首发。
4月16日下午至4月17日下午,周慧珺从艺60周年书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文艺会堂进行,上海市书协主席周志高和宋妍先后致辞,上海市书协秘书长潘善助主持研讨会开幕式。为时一天半的研讨会,共设6场讨论,每场研讨会设立了主持人、讨论人和发言人,限时发言,互动讨论。研讨会还设立了旁听席,邀请了部分大学书法专业的师生以及上海市书协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们一同参与。与会的70多位专家学者从多个方面解读了周慧珺的书法艺术、人格品德以及社会贡献。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在发言中指出,周慧珺是一位传统功夫深厚、又有时代新意、值得大家尊重的德艺双馨的书法大家。此次研讨会无疑将拓展和深化书学界对周慧珺书法艺术及其从艺经历的全面发掘、深入讨论和辩证思考,有利于推进海上书法传承和创新,更为我们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四有”书人提供优秀学习典范。
周慧珺在随后的答谢词中,对所有倾情参与此次活动的来宾、观众和幕后的工作人员表达了内心真挚的感激之情,并表示争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和人民。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来宾还有: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金炳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龚学平、刘云耕,原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备区司令员江勤宏,原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备区政委朱争平,武警上海总队司令员朱宏,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著名艺术家陈佩秋,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中国书协顾问、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中国书协顾问张改琴,中国书协副主席孙晓云,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文广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上海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陈东,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陈燮君,上海市侨联主席沈敏,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滕俊杰,《新民晚报》总编辑陈启伟,上海市文广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吴孝明等。
本次活动由中国书协、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广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上海市书协、上海书画出版社承办。
春华秋实——周慧珺从艺60周年书法学术研讨会现场
苏士澍(左)与周慧珺交谈
周慧珺和林岫在一起
周慧珺先生从艺60周年书展及研讨活动中的几个瞬间
■毛 羽
最难风雨故人来
沪上春季少雨,开幕式原定上午十时在上海市文联大院举行。未料九点半忽飘起小雨,而后竟然大雨如注。沈培方先生说,这是感天泣地,连上天也被周慧珺这位一直与病魔抗争、一直勇于攀登艺术高峰的坚强女子感动了。
风雨未能阻挡观众的脚步,不少观众冒雨前来观展,院子里一会儿就挤成了各种颜色雨伞组成的伞阵。
林岫、张改琴、孙晓云齐聚海上,她们加上周慧珺是担任过中国书协副主席仅有的四位女性。张改琴先生说,参加此次活动,是表达对周慧珺这位女书家中的标杆、她们尊敬的老大姐的敬仰之情。
当闻知林岫因事要提前返京,周慧珺急着要赶来相送,可谓姐妹情深。
自然成熟的水蜜桃
研讨会上,林岫先生第一个发言。她脱稿而谈,分析周慧珺的成功之路:个人努力、海派的气场、天时地利人和与自然而然的成长。她以自己在河北吃桃子的一段经历来说明艺术家的成长道路,自然而然结出来的桃子可能外观不那么美、不那么肥硕,但是味道非常好。这就像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应该像周慧珺那样,成为一个不上化肥、没有催熟,自然而然成熟的一个大寿桃。
超级周慧珺粉丝
论文作者周建明来自湖南株洲,从初次接触周慧珺书法到现在有30多年,他把自己历年搜集到的周慧珺书法研究资料分为传记文章、访谈、题匾等11类。为搜集周慧珺多方面的资料,周建明煞费苦心。有一次,他偶然回到乡下,看到邻居家贴的印刷的周慧珺对联,就趁晚上天黑取下临写,之后再贴上去,还没人发现。一口绘声绘色的湖南口音普通话,颇为自得的表情,像极南派相声演员大兵,引来满堂笑声。
周慧珺会是例外吗?
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是周慧珺先生的弟子,他比周先生还年长四岁。他在《书法传世考——周慧珺会是例外吗?》中,分析历史上很多名家、很多写得好的书家书作后世不见,但认为周慧珺书法传世机会相当高。张说的是粤语,演讲要通过夫人翻译。
朱以撒先生在讨论环节,针对有的作者学周慧珺先生字的问题,认为对一个书家的景仰,可以研究欣赏,但是不是就学她的字,还是要谨慎一些,否则我们眼光就太近了,学习书法还是眼光要放远一点,这样会使自己进入一个比较广阔的路。他对周慧珺先生大字作品的线条与结字,以及展览作品内容多为唐诗宋词且多重复提出了批评。
从第二天上午的后半段到研讨会结束,周慧珺先生一直在会场安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脸色平静、淡定。
不少观众冒雨前来观展
展厅一瞥
周慧珺与陈洪武(左3)等一起观看展览
展览现场展出周慧珺众多书法著述,其中包括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
周慧珺 行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横幅
周慧珺 临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周慧珺 篆书中堂 学书羲献明弓冶,游艺维虔见画图。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