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家山梦忆逍遥游
2017/02/14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江红;
家山梦忆逍遥游
■本报记者 江 红
在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颁奖现场
王文英 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昌平区书协名誉主席。
与王文英并未谋面,却如故交。微信里常能看到她的书画新作、诗词歌赋、随笔散文,偶尔还能欣赏到她的采风美照、工作室雅趣。一晃多年,如邻家大姐般亲切的她就这样悄悄走进我的视野,喜欢上了她的服饰,喜欢上了她的书画,喜欢上了她的文章。
王文英多才,却不张扬,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写字画画作文。2016年6月,她的散文《写意的宋朝》获得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文章以书画家的视野娓娓写来,她内心深处向往的是那个“崇尚文化,文人有地位,有参与感的朝代”。
宋朝是一个文化艺术璀璨发展的时代,那时的文人艺术家心灵自由,创造力得到了最大自由的发挥。
宋朝又是一个多情温婉的朝代,填词唱和、文人才子举手投足间的儒雅风流足以让人销魂。文人气息、精神气度在书画里意蕴深长。
王文英选择宋朝足以能引起我们灵魂深处的共鸣,今以王文英《家山梦忆》和《逍遥游》绘画系列为访谈标题,与读者一同走进她逍遥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
——记者手记
书法报:恭喜王老师获得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为全国最高散文奖项,第一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贾平凹说,文学界的奖项很多,但能得到以冰心先生命名的文学奖是一个作家最大的光荣。那么对您来说一定也是莫大的光荣,与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喜悦吧!
王文英:谢谢!的确如此,能得到以冰心先生命名的文学奖是一个写作者莫大的光荣。我从小喜欢阅读,喜欢文字,虽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与笔墨纸砚打交道,但对文字的爱一直未曾改变。作为一个写写画画的人获得这个奖项,惊喜自然比作家多。就好比在自家园子里种果子,墙外也开花结果儿了,意外之喜,更让人开心。
书法报:获冰心文学奖是很多作家难以实现的心愿,但作为书画家的您却获此殊荣,获奖原因是什么?请您介绍一下。
王文英: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对文学只是单纯的热爱,没有功利的想法,也没有任务目标,能够轻松自由地写。
散文写得好的作家很多,好作品也很多,和他们比起来,我就是一个喜欢用文字和自己聊天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作家,但却一直期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像作家那样生动有趣,意象隽永。
虽然我写作随性,想到哪,写到哪,但大多还是与文化,还有艺术相关。这可能是立场、身份决定的吧。获奖的散文《写意的宋朝》就是这类文章。它是我在《中国文化报》的专栏文章。
和许多文人一样,我也喜欢宋朝,喜欢宋朝文人的那种生活态度,喜欢宋朝皇帝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那种社会生态环境。陈寅恪先生就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身处人文精神缺失的当下,就更加地向往那个崇尚文化、文人有地位、有参与感的朝代。
现在写历史散文的人很多,写得好的也很多。我无法与那些研究历史的专家,还有学者相比,没有他们那样的厚度、广度和深度,只能因陋就简从自己的视野去写一个写字画画的人脑中的大宋王朝。文章虽然涉及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但总体来说更像是速描,突出的是感性,还有情怀。这或许就是我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吧。
书法报:您为何喜欢写作?写作在您人生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它与书画创作的关系是什么?
王文英:还记得你曾约我写过一篇关于书法之外兴趣爱好的文章吗?那篇小文叫《乱弹》,其中就写到了我对文字的感情:
对于文字,从识字起就有着一种天生的偏爱,无论后来的时光如何流转,生活如何变化,对于文字的情结却始终如一。虽然我对它的“照顾”远不如对书法、绘画那么尽心尽力,但它带给我的慰藉和快乐却是实实在在的。在文字里穿梭,优游自如、怡然自乐。没有任务,没有压力,更没有功利,一任兴趣游走,想到哪,读到哪,写到哪。
应该说,写作给了我许多的慰藉和快乐。常常有朋友劝我多画画,多写写书法,少码些文字,不要忘了自己是个书法家,是个画家。我知道朋友们的好意,但他们不知道文字对我来说,是我内心的需要,我是有话想说,就像东坡说的那样,一生至乐就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的情思,都可以倾吐在文字里。
与文字相伴的时光,很温暖,也很恬静。因为文字能打开记忆和想象,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让我能静静地反观自己的内心,就像是在和另一个我谈心、聊天。这些文字可以说是我成长路上不可少的“修理厂”“加油站”,也是我的一种记忆方式,一种与人交流、与人分享的方式。
换个角度来看,在忙碌中时常变换一下角色,小憩一下,也能让身心得到修整和平复,然后再“满血”地去写写画画。何况一个书画家只是满足于写写画画是会营养不良的,技巧之外,修养更重要。所以前人总结有“画如其人”“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理论。在这上面,我的收益远大于投资。
回过头来看看,人生的每一步,每一段路都不会白走。
书法报:冰心先生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您怎样理解这个“爱”?
王文英:“爱”是这个世界最温暖、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世界和谐的基础。所以冰心先生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爱与被爱是一种能力。人应该学会爱与被爱,学会感恩和珍惜。一个艺术家,懂得爱、会爱,才能用作品表达爱与美、传递爱与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才能让更多的人从艺术作品里感受到美,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提升。
书法报:这样的爱也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您积极参加书画公益活动,在《中国文化报》《青少年书法报》开专栏
解析书法经典名帖,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给人以启迪,很受读者喜爱,可以理解为爱的责任吗?
王文英:是的。我一直期望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努力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更期望与人分享自己的心得。特别是在当下,书法也好,中国画也好,这些与我们优良传统相关的文化艺术,要很好地传承下去,面临很多困难。我写过一些自认为比较浅显的书法类的文章,招来网络上一些人“吐槽”。当下书法好像离人们的生活很近,其实很远,更多人知道的不是书法,而是毛笔字。我不怕有人“吐槽”,就怕没有人围观,所以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写普及的文章、作讲座。
书法报:您的艺术理念是“将美进行到底”,请您谈谈这个理念怎样指导您的艺术创作,怎样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王文英:美术是美的艺术。所以,我想要传达给欣赏者的是美,是美的享受,还有美好的感觉。我希望自己的艺术劳动在愉悦自己之外,能与欣赏的人分享这份美好,能有审美上的共鸣。
一个艺术家的修养,和对美的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平日里努力“加餐饭”的地方。当然,艺术家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同样也是重要的,不是说为了表现美就可以忽略艺术家的创作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是艺术家存在的价值,当然,创新和个性是以表现现实客观存在的美为前提的。
关于创作者个人的主观个性与客观存在美的关系问题,美学家们论述很多。比如王朝闻曾说:“审美主体个人主观方面的特点,只有同时又恰好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一种独特的反映,才能形成艺术家创作的个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千差万别,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更是千差万别。作为艺术家不能一味地迁就欣赏者的欣赏水平,而是有责任引导欣赏者去学会欣赏,提高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当然前提是创作所表现的是客观现实中存在的美。
书法报:古人有“雅俗共赏”一说,但若艺术品都是一味的雅与美,是否会令观者审美疲劳?当今书画界主张张扬个性,遵从自己的审美追求和个性特点,您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
王文英:“雅俗共赏”不是说艺术创作都是一味地追求雅。现实生活中的美很多,比如我们说的丑到极致也是一种美,不只雅是美的,粗犷、拙朴同样也是美的。只要艺术家有一双慧眼,就不难发现美,挖掘美。
当今书画界主张张扬个性,遵从自己的审美追求和个性特点,这是艺术规律使然,成功的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是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个性,只是前提条件是艺术家个人主观方面的追求,同时又是客观存在美的一种独特的反映,才能形成艺术家创作的个性。也就是说,艺术家自己的审美追求和个性特点要符合客观存在的美,而不是任意地妄为。
书法报:您欣赏哪种类型的书画家?
王文英:有才情、真诚、善良、执著,有个性、纯粹,坚持自我,不人云亦云,有担当和责任意识的书画家。
书法报:人无癖,生活就会了无生趣。从书画作品到诗词文赋、书房陈设、生活逸趣,您向人们传递表达着您的情怀与优雅,能谈谈您书画创作以外的生活吗?
王文英:其实,我的生活很简单。我推崇简单生活理论,赞赏普兰特倡导的简单生活。简单生活是在现代都市文明中,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返璞归真,健康纯净、简朴有序。不是必须抛弃舒适的小轿车和住宅,回到原始的山野中去。我们要回到精神田园的丰富多彩和轻松愉快中,人生癖好,就必不可少。
平日里除了书画、码字之外,我喜欢旅行、读闲书、听音乐、看好看的电影,品茶、养花,和好朋友聊聊天,逛逛家居、艺术品市场,淘换杯盘碗盏,案头文玩,不求价值多少,只要自己喜欢就好。空闲时摆弄摆弄案头几上的陈设,变换变换风景,做做家务,就会无限欢喜。
生活多了内容,多了乐趣,自然就少了鸡毛蒜皮的计较。所以说,简单生活就是美,越简单越快乐,大家不妨也试一试。
国画 逍遥游
草书长卷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