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禅心 书华章——张文佑访谈

2016/11/23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叶青峰;

以禅心 书华章

——张文佑访谈

■本报记者 叶青峰


张文佑 字德辅,法名一觉,号月台经生。1970年出生,祖籍河南襄城,4岁时因触电失去双手。中国书协会员。现定居泉州,于承天禅寺发心从事抄经弘法。1997年,应上海真如寺方丈邀请,历时年余,以金粉小楷抄就《妙法莲华经》长卷五百余米(现藏于上海真如寺华东第一佛塔宫内)。2000年德国鲁尔大学将其书写的行书《桃花源记》镌刻成碑,立于该校内,并应邀赴德进行文化艺术交流。2012年,在泉州承天禅寺发心五年以金粉小楷抄就近百万字八十一卷《大华严经》一部(现藏于承天禅寺中)。

作品曾入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大展、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全国“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中国残疾人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海西书法大赛二等奖,第二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等。


时 间 2016年9月11日

地 点 福建泉州承天禅寺


佛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最初听到张文佑这个名字是在湖北省书画研究会的一次会议上,当时李友明秘书长谈到他们有到泉州访弘一之行,在承天禅寺向寺中法师打听弘一法师的“月台别院”方位,法师欣然带领他们前去。知道他们是冲着书法而来,就介绍寺里有一位年轻的抄经人。待到一行人在简陋的书房中,看到枕着残臂,口含毛笔正在抄写百万字《华严经》的景象,大家惊呆了。其抄写经书的水平绝非常人能够比及,再看到这位抄经人所写的纯正王铎味道的行草书,大家折服了。这位年轻的抄经人就是张文佑。

第一次见到张文佑是在2010年12月泉州承天禅寺举行的建寺105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张文佑书法展中,他爽朗的性格、无拘无束的言谈和渊博的禅学,让我想起了二祖慧可大师,慧可是为求法才立雪断臂,文佑是为生计渐悟法道,算是殊途同归。

早有采访张文佑的打算,9月上旬适逢厦门举行顽石点头——当代中国佛像印提名展,就顺道到泉州拜会了他。


书法报:张文佑先生,您好!虽然失去双手,但在人生道路上您依然有很多选择,为什么要选择书法呢?

张文佑:从学书到现在,算算也有30多年了,当初学习书法有两个原因:一是喜欢,二是抉择。

书法报:喜欢好理解,那抉择怎么解释?

张文佑:喜欢是我学习书法的动力,喜欢是执著的基础。抉择是为了我的生存之计。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年幼无知,在我4岁那年不幸遭电击失去双手,从此我的命运被改写。打从懂事起,我就常常担心今后的人生之路了!我想,与健全人相比,我的生存选择是受局限的,我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在接触书法以后,时常听人聊天说字写得好可以卖钱,如果成了书法家字就更值钱了。出于生存的本能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我选择了书法。这也是我抉择的原因,因为我别无选择!

书法报:您从事书法这么多年,相信一定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起初是自学还是有老师教?

张文佑:我觉得不管是学书法还是学其他任何艺术,是一定要拜师的,而且还要拜明师,同时自身的悟性也非常重要。否则,就是辛苦一辈子,也终无所成。从开始学书到现在,我一共拜了3位老师。第一位老师是当时我们襄城县的书协主席耿春林先生,在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下,使我的书法入了门,懂得了书法艺术是怎么一回事。那时也是我学习书法最艰难的阶段,刚开始用嘴衔着毛笔写字时,霎时口水顺管而下,不能成字,更不要说临帖了。急得我眼泪直流,对于我这个特殊学生,连先生都跟着犯愁!但为了使我有信心,先生还是耐心地鼓励我:“只要你不怕苦,努力坚持,这个困难一定能克服!”凭着先生的这句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因为家穷,没钱买纸,有时我就衔着毛笔蘸水在石板上写,或者做个沙盘衔着筷子在上面练。头晕目眩、唇齿出血是常有的事。先生为了使我的脖子可以像手一样灵活用笔,便想出让我先从草书入手,训练提、按、顿、挫等各种笔法,这个方法对我非常奏效。先生此举,体现他作为一名好老师的高明之处。这样坚持一年以后,毛笔终于在嘴里控制自如了,临帖也像模像样了,家人和先生都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使我信心大增!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1996年在上海真如寺抄经时期拜的上海老书法家刘惜闇先生(已故),先生是民国书法家钱罕的弟子,与沙孟海先生同门,精通碑帖,学问高深。在跟随先生的3年里,先生根据我的状况,让我碑帖兼学,由浅入深,悉心教导,使我进步飞快,眼界也随之大开。随着两位先生的相继离世,我一度陷入痛苦之中,在书法的道路上也感到迷茫,好像没有了方向。但为了追求进步,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一直留心寻觅心仪的明师。真是因缘殊胜,2012年冬天,在朋友的引荐下,我在北京有幸谒见了张荣庆先生,求教间向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先生德高望重,非常慈悲,欣然收我为徒。这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又一转折点。如今时常聆听先生教诲,快乐地学习书法,感到无比的幸福。

书法报:用口捉笔书写,与历代相传的执笔法有什么不同吗?

张文佑:我觉得没什么不同,佛经里说的“万法唯心,六根互用”是很有道理的。古人传下来的执笔法有很多种,但无论哪一种,讲的都是书写的经验,都是心中之相,心生之法。不可否认,好的执笔法的确是学习书法的有效途径,但也绝对不是不二法门,所谓“法无定法,万法唯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我觉得创作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作品的优劣,看作者思想境界的高低。只要你不是哗众取宠、故意搞怪,不违背自然规律,不管你是用手用脚,或者像我一样用嘴去写,都不是问题。因为任何方法都离不开一个心,都是要用心去完成的。以我这么多年用口的书写经验,就足以证明这一切。因此,可以说佛典里讲的“六根互用”是非常实际的,绝非妄论。

书法报:您讲的违背自然规律指的是什么?

张文佑:一个人身体健全,按照生活习惯,用手书写就是自然规律。如果用脚或者用嘴以及其他器官书写那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哪有放着好好的大路不走,偏去走小道的,您说是不是?那不是故意作怪,就是脑子出了问题!我手不存,不管用脚或是用嘴,只要便利自己书写,都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因为这是生活的本能。您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书法报:对于书法,您是怎么理解的?在生活中它给您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张文佑以我个人之见,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修行的法门。从艺术的角度讲,书法体现的是笔墨相发在纸上的巧妙及自然变化,还有作者的性情。概言之,上乘书法是技术和学养以及思想境界的高度融合。从修行法门讲,学习书法可以使人心定,也可以使人心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也可以升华人的心灵。古人说,“书为心画”“书如其人”,用佛家的话讲,也可以说“书为心相”。所谓心生万法,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至于书法对我生活的改变那可是太大了!如果没有书法,真不知道我现在会是什么境况,也不敢想!坦言说,书法不仅给我带来了尊严和自信,还给我带来了荣誉和幸福。我爱书法,书法爱我,至少今生今世,永不分离!可以说书法就是我的生命,早已融入骨髓,化成血液!

书法报:今年五月份,由书法报社组织的扶桑访帖交流活动,您也是参加者之一。能谈谈对这次活动的感想吗?

张文佑:这次能够参加书法报社组织的扶桑之旅交流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要感谢书法报社对我多年的关爱,并给我这么一次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感谢书法报社社长舟恒划先生及执行主编毛羽先生,还有报社其他诸同道仁兄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据我了解,书法报社组织这次活动是非营利性的,而且还贴了不少钱,随团的工作人员还是自费。这更让我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敬意!这次在日本的交流活动,我受益匪浅。其时正值日本东京美术馆举办从王羲之到空海法师——中日法书名迹、汉字假名联芳竞秀展,在那里见到很多我们先贤留下来的稀世墨宝,大多都是上乘之作、书中妙品。每看一帖,不知不觉即玩味其中,久久不忍离去。由于观摩时间较短,只有三四个小时,为了能一饱眼福,很多同道都放弃了午餐的时间,尽量在美术馆里学习。同时在美术馆里,还有很多日本老年人,他们有条不紊地排着S形长队,从馆内延伸到馆外。有的老人还拄着拐杖,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一个个有序地观摩着每一件作品,看得津津有味。看到他们这种到老还在认真学习的精神和态度,使我非常的感动!

书法报:在活动的最后一天,还举行了一场中日书法交流笔会,您也参加了,感觉怎样?

张文佑:在书法交流中,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切磋,我感觉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日本的书法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从美术馆里所看到的诸多日本书家手札就可领会,无论用笔、用墨,还是章法,都有独到之处。通过交流我发现,日本大多数书家还是偏喜欢魏晋王氏一脉书风的。在笔会的时候,我写的就是二王一路的作品。当时我刚写几个字,很多日本书家一下子就围了上来,又是要名片又是要合影,我都有点儿受宠若惊了。哈哈,真的很开心!

书法报:能说说您今后的打算么?

张文佑:从开始学书法到今天,一路走来,酸甜苦辣都经历过了,自己的心也越来越平淡,只想求个自在。自从进了佛门后,我就一直把书法作修行观了。今后嘛,还是老样子,用平常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多读些自己喜欢的书,在书法方面还要不断地优化、提高。如果书法报社再组织类似活动,别忘了通知我一声,我还要参加噢!哈哈哈!

书法报:一定,也祝愿您今后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阔!


行书最胜清净联.png

行书最胜清净联


行书《岳阳楼记》横幅之一.png

行书《岳阳楼记》横幅


楷书《心经》小品.png

楷书《心经》小品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