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深情的笔墨抒写黄土高原 --张改琴画作读后感言 冯远

2017/05/31       来源:       责任编辑:杨柳       作者名称:;

用深情的笔墨抒写黄土高原

--张改琴画作读后感言

■冯远

和改琴女士相识已久,她以书法著称于当今书界,并荣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难得的是,她在潜心于书法艺术的同时,还钟情于山水画创作。尽管我们总在说书画同源,但毕竟分属两个行业,而像她这样在书、画两个领域都能有所建树,则令人钦佩。欣闻她的新作结集出版,确实值得为之祝贺。

张改琴的画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部黄土丘陵画卷。把黄土地作为创作素材在西部画家当中并不是新鲜的选择,或许是对黄土地上一切景观的稔熟,或许是女性画家特有的情感特征,或许是得益于长年苦心于书画两个艺术门类的融会贯通,张改琴呈现的艺术世界是独特的,是她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方土地特有的情愫的艺术传达。

张改琴笔下的黄土丘陵少有人们常见的那种苍凉与萧索之感,而是一种敦厚、温润、和谐之美。她在黄土地上发现的不是尚未脱离贫困的那一种悲苦与滞重的生存氛围,以及由于闭塞而带来的精神滞涩的感觉,她在努力探寻与这方土地气质、禀赋相吻合的人们的一种达观与温馨、宁静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对于黄土地的阐释,历来是多种多样的,但张改琴的选择,来自她对这片土地的特有感悟。她所描绘的山陵、树木、流泉、窑洞、人家、梯田、炊烟、云朵、小径等这些黄土地上的常见景观,变成了细节和叙事元素,她所刻意营造的那份恬润、安详的意境,实际上是在传达着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与自然的顺应与和谐,特别是在巨大生命抗力之中所蕴藏的平和之美。这是深藏在黄土层中的深层审美内涵。黄土地所呈现的这种质朴之美,与它所承载的种种艰难和抗力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存在着深沉而厚重的文化特质,这也就是它特有魅力。张改琴表现的黄土地是蕴藏在平静表象之下的生命激流,渗透着艺术的张力,她用曲折的笔法传达着黄土地的历史厚度和时代质感,她用一种富于理想色彩的主观体验,在揭示和勾勒黄土地的现状与未来的理想境界。或许,这就是张改琴以一个女性画家的眼光所开掘出的黄土地的情感价值,以及她通过黄土地所传达出的道德立场和价值取向。

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这实际是在说,画家在表现山水、天地时应当把每一个个体元素都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并在众多的物象生成之中,构建多姿多彩的统一与和谐。张改琴的画作所选取的素材并不具有标新立异的感觉,但她十分注重每一个元素和细节的刻画,无论是在透视关系中对势的营造,还是对质的描摹,都巧于经营,从容落笔,或洒脱,或细致,从而实现了"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的统一,在细节的把握上,张改琴的画作十分注意在势与质刻画的同时,强调细节的趣与理,这里所说的趣,是指她通过一些细小元素所传达出的生活气息和田野乡土之味,她在窑洞、院落、劳作生息的人们的表。现中,往往并不将其放在显著的位置上,但或在一种写意变形中,或在一种简单勾勒中,完成她对田园生活的点染,并使这些细节成为画作的"眼",陡添许多情趣,洋溢着浓烈的生活之乐和劳作之美。而这里所说的理,则是指她所传达出的价值判断,她所寄托的审美情愫,这就是对黄土地上芸芸众生生活状态的赞美,一种对和谐、宁静、安闲生活态度的认定。

张改琴在她的从艺之旅中,始终注意吸收、消化与追求。阅读她的画作,既有传统的浸染,也有赋予新意的的创造,她在追求表现黄土地那份厚重、质朴、雄奇、博大的意境时,手法是丰富和独特的。尤其是一些纵向的笔墨线条的使用,不仅保持了画面的灵动之感,更让人感受到了西部远古绘画中的某些信息,使人联想起远古文明中的那些"有意味的符号",这种近似于率真和稚趣笔墨风格契合了与黄土地气质相和的精神要素,更在一种对远古的追溯中为画面增添了诸多的神韵和律动感,赋予可黄土地一种新的哲思,以及历史与现代对接关系,从而为黄土地的雄奇厚重以及阳刚之美寻找新的注脚和阐释依据。这些执着而又大胆的艺术尝试和笔墨探索,展示并丰富着张改琴的世界,尤其是她立足西部文化资源寻找可资利用的素材,作为自己笔墨世界的养料,更显得十分可贵。这似乎也在提醒我们利用西部文化资源。绝不能成为一句口号式的空话,它需要实实在在的感悟与呈现,而一旦这种感悟和呈现作为艺术家创作手段的载体,那么,就可能真正地化为自己独特的风格标示。

张改琴笔下的画作在刻意描述土地与人的关系,在当今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再亲切、亲密、亲和,而是紧张、浮躁的时候,在画家的心中存在的一个很珍贵的价值空间,这便是存在于记忆中的那一份对黄土地所拥有温情与美好,这与我们每一个人所处都市的固有的各种精神畸变,产生着巨大的反差与冲突,这为她传达自己的价值判断找到了比照的标尺。我常想,现代文明的渗透,早己不再有纯粹的的“自然”和“田园”,也许也不再可能有人们追求的那种不变的永恒、和谐与共触,远离人们生活环境的所谓“田园”与“自然”,只是一种精神的情感寄托和“记忆”,当人们真正地脱离了一切物质的羁绊,独自面对“自然”的时候,获得的可能不是慰藉而是恐惧,人们对“自然”“田园”“山水”的情感只能是一种类似宗教的敬仰,一种畏惧和一种失而复得的欣慰,所以对“自然”“田园”“山水”的向往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一种精神缺失的反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张改琴只能用自己编织再造的理想为“自然”“田园”“山水”和黄土地涂抹上一层神圣的色彩,它仅仅是一种人化的“田园”与“自然”乃至于是一种记忆,是作者心中的艺术幻象,这样就使得她笔下的价值空间,显得多少有些“虚拟”,才令人更加感动和具有震撼力。她在自己主观世界的刻意营造笔墨经营中,实现着“造化”与“心源”的统一。艺术创作,说到底就是心灵的“幻象”的创造过程,这一幻象的营造价值,关键在于体现作者的特有感受和深层思索,体现题材的当代意义,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技术语言的表述呈现。张改琴的黄土世界,是一种以和谐、宁静、生机盎然的生命之美唤起着人们的精神向往艺术地,构建起人们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她的作品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和主题空间,带给人们丰富的思索和回味的余地,这可能就是她苦心孤诣营造的笔墨世界的当代价值。

祝贺改琴女士取得的业绩,并祝她在艺术之旅上不断有新的收获。(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