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家】——程 伟

2023/06/29       来源:书法报·书画天地       责任编辑:马丽华       作者名称:;

07 副本.jpg


程 伟 号三耕堂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江苏省书协理事,无锡市书协副主席、篆隶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报业传媒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公务员书协宜兴分会副主席、秘书长。




程伟书法集评


程伟书法根植传统,在传统中吸收营养,在传统基础上寻求高度。在书法学习中,视野宽广,取法高古多样,态度扎实,这与浮躁的世界相比,更是难能可贵。

——胡抗美(中国书协原副主席)

程伟近几年主攻甲骨、金文,颇有所得,有笔有刀,意味很正。

——周俊杰(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

程伟擅长书法,尤其精于隶书,风格雅驯从容,富有书卷气。看过他的书法,再来读他的《艺话》,使人感到他在实践与思考之间所保持的高度一致和谐。同时也更认识到,作为一个书家光会写字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书家还必须多读书、重修养、勤思考,程伟本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刘 恒(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原主任)

见过程伟兄下笔,一气呵成,绝无滞碍,一片天机,可谓潇洒利落,翰逸神飞。我觉得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无论其做什么工作,无论他是否从事这个专业,重要的是他必须对自己及自己的创作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与正确的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吐故纳新、勇猛精进,才能继往开来。程伟兄正是一位淡泊名利又有独特思想的书法家。

——朱培尔(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报》社长、一级美术师)

“博大、悠远、自然、恬淡、和谐、宁静、隽永”是三耕堂主人对艺术境界的理想追求,也是艺术家必须坚持的品格。

——宋玉麟(江苏省美协名誉主席)

程伟的书法几近“多力丰筋”。表面上看,程伟的字写得很温润,但温润当中又能悄然透出骨力。我感到这与他对汉碑的重视有关。汉碑是程伟书体的基础,汉碑为他笔力的养成起到了奠基性作用。此外,他合理吸收其他书体的优秀成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王廷信(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

作为一名书家,能常常对照古人,提高自己,注重学术,勤于创造,程伟做到了,故其作品能常出新意,开其生面,不落士下一派。程伟平日公务缠身,少有空暇,能以境内累之,诚为可贵。

——储 云(中国书协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无锡市书协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

程伟其实是艺术家。他虽然身处相关行政岗位多年,但他片刻也没有放松过对书画及其他艺术门类的研究与实践。可见对艺术的钟爱他是发自本心的。本心两字太重要了。一解:本心即真心;二解:本心即对文化艺术乃至自然与生命深度理解、修炼以后,发自内心的、带有哲理的自我艺术认知体系。敦厚谦和、儒雅通达、善良正直是程伟先生的“名片”。

——吴冠南(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

楚风的绵柔之处汉韵可以去填补,汉韵的阳刚之美也需要楚风去温润。篆隶之变期的书法演进是极其瑰丽奇特的,一方面孕育了楷书的登堂入室,另一方面迎接了草书的脱巾炫舞,雅野、方圆、动静、雄秀、快慢、大小……令人眼花缭乱而善择者存。辛勤耕耘的“老农”程伟正是发现了其中的机关巧妙,陶采适合自己秉性的“楚风汉韵”加以变化和固化,时或采用“楚汉”笔法试写甲骨金文,每得异趣。身在紫砂陶都,客串匠人,小举刻刀,轻灵宽展的程派陶刻书画别具诱惑,殊不知程伟根基乃读书人、文化人,绝非俗工俗眼而能自得清真,一切归于由书而发的顺水行舟,容不得半点虚假。

——蔡树农(《美术报》首席记者、西泠印社社员)

观程伟君之书,取法正道,不受时人陋习所惑,故其隶书能得古雅之气,书如其人,诚可贵也。高明者能不泥于技法,而由技至道不易也,诗意之书写,诗意之生活,程伟君诠释淡定之书法人生境界,可敬也。

——孙 璘(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江苏省书协常务理事、刻字委员会主任,无锡市书协主席)

程伟兄擅长隶书,以汉碑着手,取摩崖之气,得行草之灵,远攻近交,形成了这雄浑大气、厚实朴茂、俯仰生姿、气息高古、自成气象的个人风貌。在书法领域,程伟既有豪放沉雄的一面,又有精巧秀逸的一面,这不仅体现在他的隶书上,同样也反映在他对行草的领悟上。

——王建源(中国书协会员、无锡市书协名誉主席)

读程伟的书法,首先感觉到他追求的是文化的高度,有着深邃的境界。程伟的书法,是以注重传统、深植于文化内涵为出发点的,注重表达自己的审美境界,表达传统的文化精神,与当前书法创作追求做作、制作的浅薄书风形成鲜明的对比,保持着传统的妍雅敦厚,保持着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有着深邃的意境,这正是其可贵处。程伟的书法,又一特点是有着师古出新的坚实基础。读程伟的书法,更感觉到他的书法是其人格精神的折射。

——叶鹏飞(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州市书协名誉主席)

程伟学书从隶书入手,倾心于对《开通褒斜道刻石》《好大王碑》《石门颂》《曹全碑》等经典碑版的研习。通过日复一日的观摩、临池,感悟经典与自我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宽展、流畅、自然、灵动的书风。观程伟的隶书作品,初不知以何为祖,细细品味则感受到其中有《开通褒斜道刻石》的宽绰瘦劲,《好大王碑》的静穆沉稳,《石门颂》的灵动野逸,《曹全碑》的秀润舒展,这些都在字里行间似隐似现、若即若离。

——陆家衡(中国书协会员、苏州市书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昆山市书协名誉主席)

程伟把目光对准了传统隶书的“线条”,试图将传统隶书中对“线”的关注与提炼化为自我书写表达的核心元素,这显现出程伟是个有思想的书法家。当然,有价值的隶书视角必须是由有思想的人发现,尽管有价值的隶书视角有很多,但是在当代就是缺少发现的眼光。

——董水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书画研究所所长)





作 品 欣 赏


08 副本.jpg

篆书对联 

138cm×34cm×2 

诗书得古趣 风月流真情 


01 副本.jpg

篆书对联

63cm×15cm×2 

水流花开得大自在 风清月朗是上乘禅


02 副本.jpg

隶书登高著书联 

103cm×26cm×2


03 副本.jpg

楷书朝诵暮摹联 

138cm×34cm×2


04 副本.jpg

隶书长乐未央小品

43cm×22cm


05 副本.jpg

隶书节录欧阳询《八诀》横幅 

48cm×180cm


06 副本.jpg

隶书张谓《西亭子言怀》横幅 

69cm×138cm


微信图片_20230612212840.jpg

篆书对联 

庄严佛世界 左右二莲花 

138cm×34cm×2


微信图片_20230612212824.jpg

篆书载道扬德斗方

34cm×34cm


1.jpg

篆书狼中堂

138cm×69cm


09 副本.jpg

陶刻 寂寞江湖

35cm×13cm


10 副本.jpg

陶刻 渔隐乐

35cm×13cm


DSCF5381.jpg

陶刻 寻幽

35cm×13cm


清远.jpg

陶刻 清远

35cm×13cm

11 副本.jpg

陶刻签瓶 

高40cm 口径13cm


12.jpg

陶刻挂盘 摹刻经典甲骨文龟甲

Φ30cm




01.jpg

shtd232503-1.jpg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