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国展草书评审杂识——陈新亚

2019/12/05       来源:       责任编辑:秦江红       作者名称:;

十二届国展草书评审杂识

陈新亚

640.jpg


这次草书评审,从初评到终评,看到了很多优秀作品,启发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同时也感到一些问题,谨将问题随记于次。

从取资方面看。写汉草和章草的,对古意有感觉,但对秦隶向汉草、晋草之演变,很多人缺乏起码的历时性认识,加之完整字帖较少,无法集中临习。在书写时,一是不能较好把握笔墨风格,使出字拉杂,如“心律不齐”。二是不得已时加造其字,或以后世行草充塞之;或将唐宋笔法去写,均显得不伦不类。写晋宋小草一路的,倒没太多风格方面的游移。问题只是,当将小草扩成大字作大幅时,笔法不能担当了,便显得勉强、怯弱;将章草作大字者,其病亦同。小章草落选的作品,多因写得欠熟,或为一种密集章法,以“山寨”章草做作之。学《古诗四帖》者不少数,难得行气十分生动,使转多见拗折,易失自然,字法亦因之间或出格。学怀素者,或过于追求细线连绵,或着力于字构大小参差,墨色枯浓变出,但如《自叙帖》那样,以语词韵律节度笔墨,由诗意引构字组,则鲜有悟入者。学黄山谷大草,最难在篆书用笔,笔迟意疾,及临界状态的点线结构。即如明代祝允明之学山谷,一意潇散,却过犹不及。或过度用点,或超量叠压,致字妄诞,笔头晕眩。此皆宜警戒:因山谷大草,已在极致,若不于此处三省,张翕之间,便堕俗格。学元明清诸家完全风格化的草书,太逼真则拘紧以俗,写不到又恶而张狂,尤其不易出息。

讨论会上常有人说,书法审美与艺术风格允许多元化。没错。但多元只有具备相当之深度高度,才能此元与彼元相称:你所作那一元之高深程度,与你对汉字史书法史常识的知晓程度,成正比。若说读书,宜先读这一类书吧。或以不知为知,以自我为中心,所谓多元,则不过是他的托词,其笔下所出,必偏狭怪诞,浮夸浅佻。我住山中十来年,常遇到从未住山的人问:你那里有信号吗?开车可去吗?有肉吃吗?问问才知,原来“隐居”,啥都方便,已不像陶渊明那样,连酒也没得喝。而难的却是,你甘于离弃热闹。搞书法,自以为个性、创新、脱俗,实或不知魏晋,无论秦汉,反倒像住在桃花源里人家。桃源书家,当下实多。 

魏晋南北朝,文书残纸刻石,不少奇异稚拙,可以玩味,但多欠雅致。若学这类书迹,径取奇异稚拙,实难造化。宜先备有雅致体气,再参考化用之,方可持续深化,始能为人所赏。所谓持续深化,指随书者视野开拓,审美精进,不断扬弃粗拙鄙野,而归于精致淳雅,所谓“出新意”也。如出土秦汉简牍草字,千姿百态,异彩缤纷,但可流传不断片儿者,《急就篇》而已。因为《急就篇》书法,是对当时异彩缤纷的汉草,作了审美的筛选,书写的雅驯,以及科学的综合与条理。使汉草得以升华到可观(欣赏),可法(临习),可用(成为后来文字模范)的境地;加之属文配韵,琅然可诵,以至今人学汉草,仍须以《急就》为阶梯,功莫大焉。

草书来稿中,一些作品气象不错。但经审读,发觉很多字不可识,不知咋写的。评委们仔细寻索,原来其字的零件眉眼,都没落下,只是腾挪超常,形变厉害。有评委认为:东西都在,就对了,而且这幅字书写感觉很好。草书飞动,以使转为形质,不消说的。然而好的草书,点划使转之间,从来就有着严格的空间分拨与分寸感的:因极简省而毫厘必究。正如人的五官,移动分毫,便非此人,美醜忽异。如果汉字学方面的书,我们读不耐烦,不妨读读外国人的书,如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苏珊·朗格的,以及格式塔心理学,《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之类,看看外国人讲艺术符号与图式意蕴,亦可助解草法。只有明白草书的分毫万里,才能写出点线结构的无限变化与精神美感,而笔无闪失。 

审读中,遇到有的误字,评委认为有出处。我以为即使有出处,还是错字。如苏东坡笔下的登(作祭字头),如豐写作豊,严格从汉字义理讲,仍属错字。可以“从宽”“包容”之,但不能说他没有错。除非我们只想混个入展,混成会员而已,不然,我就应将识字辨义这一课,提到日程上来。 

草书里,满八尺的作品,太多。颇烦。

究竟那字与幅,写到多少大小,才让人舒服?从学理讲,不同的书体、体势、风格,应不会都合适于满八尺纸的章法。例如《淳化阁帖》的幅面,就适合古人那几行寸许字儿。传为张芝《冠军帖》,每一开看去,美极了,有无限张力。我曾将之拼图成小卷,看去却忽然平庸许多。由此推想:每种书体,或习惯大字小字,各人的笔势不同,趣致有异,就应该探索和选择适合自个儿的字数与纸幅。何必都逼着自己,鼓努为力,作满八尺?劳累身心又现醜,甚至落选,何其划不来也。故尔,大幅巨草,淘汰亦多。


此外,草书飙长线,逮住(或预备)一笔猛拉,如遇“声、中、耳”等字,末划就可怜啦,被拉一两米外。这几成此次来稿一“现象”;或佯狂恣纵,表演醉笔,肆意泼洒,皆背自然,一看便知。草书高级境界的清静明洁,安祥和雅,在这类书写中,当然不可指望。

至于用笔不见毫颖,如使抹布者;自为草体,惟见“个性”,不知所由者,或素于草书无习练,且乏敬畏之心,但因届展允许多体投稿,想想没什么了不起嘛,便硬整一件。徒费纸墨。 

书写中出现错误,情况有几种。因为今天搞书法的,大多数人是抄写前人词章,而非自稿。一是欠学识,不知所抄其人其文,拿来照写,错而无知。这个倒是可以补课提高的。一种是坏习惯,写时不太讲究,写罢又懒校对。也因为不是自己的文章。又一种还是坏习惯:或曰书写习气,不讲究笔法字法,不研究汉字与诸书体之本来,复少警觉,每信手写去,自己看着还都对哩。另外,还可能有一种错:其老师,或好友,不知装知,给指点坏啦。

书写出了错,若只在书房,顶多对不起纸笔墨砚与时光。一旦公诸社会,先就对不起原文作者,再就对不起读者,因而也就对不起老师和自己。所以,办展览的,不惮烦,搞审读,规避错误,做着中学老师的活计,除了文化责任担当,还真是用心良苦:为我们书人爱惜了多少面子!我在想:那些还带着审读中“可容忍”的错误之作品入了展,其作者自然先是庆幸获得书法面子,可接下来不也要损伤文化面子么?真所谓“不舍不得”了。

 陈新亚老师的《十二届国展草书评审杂识》,表明了他对当代书法现象的看法,也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担当。此前,陈新亚老师开课期间,也曾提及相应问题。如您想与陈新亚老师共同研习书法,可报名网络课程,由助教邀请加入微信群交流。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