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砥《嚴-巖》系列作品——造型之于书法创作有多重要?

2019/06/04       来源:       责任编辑:袁锐       作者名称:;

《嚴-巖》系列作品

——造型之于书法创作有多重要?

白砥


如果我们舍弃造型,书法便只能成为一种惯常式的书写,创作亦便无须动脑思索,按照写熟的套路只要动动手便可。当今书法如不在书写意识上增强造型意识(增强造型不是要舍弃书写),创新几同空话。每每观看书家个展看上百幅如同看一幅,便是书家造型意识单一使然,这也是当今书坛创作最大的瓶颈所在。





1.jpg

 (一)巌  以左右结构取势,山字旁雄浑而厚重,其宽度与右边的嚴相等,上下留大片白,视觉、张力油然而生。 (袁规)


2.jpg

 (二)巌  以上、中、下结构取势,山与两个口犹如一个耍杂技的人立在高处还踩着圆球,但就是不倒,这样平稳的造型让人啧啧称奇。 (袁规)


3.jpg

(三)巌 此巌不是上、中、下结构、也不完全是左右结构,更准确的说是上下结构,此山偏旁借用篆书形态,其造型犹如登山之人即将登上山顶之势,使字整体平衡。(袁规)




在我带有现代倾向的大字作品中,纵使为了使字更多的具有造型意识而把线条压粗加重,但多宽多粗也努力不使其趋向于面,因为一旦线成为面,书法中最饶有意蕴的味道也便随之失去,这自然是我在书法探索中最坚守的信条。(白砥)




4.jpg

 (四)巌 此巌还是以上下结构取势,精彩的是把上中下结构的上中合并成上,其造型开张的开张,缩紧的缩紧,就如古人所说的“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袁规)


5.jpg

 (五)巌  作品左右取势,两个口字,一个张开,一个闭紧,山字端庄雄厚,敢字灵活飞舞,一静一动,正好体现的中国的“阴阳”学说。 (袁规)




造型之于书法创作有多重要?如果我们舍弃造型,书法便只能成为一种惯常式的书写,创作亦便无须动脑思索,按照写熟的套路只要动动手便可。当今书法如不在书写意识上增强造型意识(增强造型不是要舍弃书写),创新几同空话。每每观看书家个展看上百幅如同看一幅,便是书家造型意识单一使然,这也是当今书坛创作最大的瓶颈所在。(白砥)




6.jpg

 (六)巌  此巌山旁与口部紧靠,其相貌犹如龙头,厂部和敢部犹如狂甩的蛇身,整个造型就如一条蛟龙在江海里嬉戏。(袁规) 


7.jpg

(七)嚴  此嚴没有山,但是犹如山一样坚固和奇险,敢字以篆书造型像山中的巨石、顽石,多落的墨汁犹如山上掉下的碎石。(袁规)


8.jpg

 (八)巌 此字以动态取胜,山字旁在上舞蹈,敢字部在下面把握平衡,犹如一男一女两位杂技演员在表现他们高超的技艺。 (袁规)


9.jpg

 (九)嚴 此嚴没做过多变化,但是,往往是细微变化最多的,用笔雄厚,姿态雄健,平中有险,方中寓圆。 (袁规)




学古~思索~创造,是书法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一个书家的成熟标志是什么?当然是风格!风格从何而来?当然从学古中来!但仅仅有学古,不加思考与探索,风格是出不来的。所以,思索十分重要。当今书坛强调学古,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学古后不继续进入思索阶段,创作是无从体现的。不要以为仿古便是创作,仿古离创作还很远,因为没有创造的东西是不能称为创作的!(白砥)




10.jpg

 (十)嚴  此作品取包围之势,建筑之态,以篆书字体与篆籀笔意为之,不但古意盎然,现代气息也浓重,让读者更加清晰的理解什么是熔古铸今? (袁规)


11.jpg

 (十一)巌  此字给人如遇狂风暴雨,山旁与口部犹如人顶的巨伞,敢部犹如两个人,被台风袭击,寸步难行。(袁规) 


12.jpg

 (十二)嚴  此作除了浑厚还有情趣,口部与厂部犹如后花园的假山,敢字犹如假山下正在恋爱的人儿在说悄悄话。(袁规) 


13.jpg

 (十三)巌 此巌有建筑之势,但非四平八稳的家居建筑,而是建筑师把高楼大厦的奇崛化,看似不平,其实很稳,使其艺术化,现代化。 (袁规)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