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7/02/09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葛昌永;

总把新桃换旧符

■葛昌永

元旦与春节同在元月的年份,大约三四个年头有一次。2017年便是。这是一个幸福月,单公假就有十多天!一元复始,公历和阴历都从这个月翻开新一页,可喜可贺。其实,阴历年对中国人来说,新起点的意义似乎更为确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新气象,新感觉、新起点。人们总于斯时“刷屏”,清理过往,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于是从新的节点扬帆启航,怀揣希望,充满憧憬,面向未来,卯足劲,加足油,再上新征程。

新桃换旧符,是向往改变,是渴望创新,是希冀祝福。人间为什么约定过不同的节日?这些节的布局为什么要相隔一定时段?其实是人们需要调节,需要节奏,需要改变。试想人间没有元旦、春节、元宵、中秋,还有情人节、父亲母亲节、圣诞节这些岁月的节拍,日子会多么沉闷、多么乏味、多么平淡。人们时常希冀改变,这改变蕴涵创新动机,启动着创新实践。就说2016年,美国的大选、英国的脱欧、意大利的公投,还有韩国总统亲信干政风波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事件,无疑是人们试图有所改变的流露与表达。

我们书法界也是这样,经过近年回归调整,书坛出现了新状况。这种新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新常态。新常态大致表现为:艺术家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讴歌人民、讴歌时代,服务社会,融入时代大潮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之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佳作;以前用展览这个指挥棒调动一切,全国书家和书法爱好者轰轰烈烈地投身于书法竞技活动。现在,由此而产生的躁动之风渐渐平息,人们对书法竞技现象也有了新思考;书家们对技与道在认知层面上升到新境界,开始注重和提高与书法技艺相关联的其他方面的学识积累和综合修养,开始认真审视中华文化传统经典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内涵,重视书法审美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并开始向内用功,甘坐冷板凳去分析研究书法问题;艺术品市场也由热燥转入平和,一部分非正常艺术品消费份额退出市场,使投资者收藏家更趋于健康和理性,这样有利于市场产生和传导出正确导向,有利于艺术品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书法艺术的功能本是多维的,对书法人来说,书法功课重要的是一种内修,是人在精神生活层面的存在状态,如果艺术家经常置身于浮光掠影的环境里和急功近利的背景下,难得在一个时代产生艺术大家和艺术品高峰之作。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新的一年,书法圈里一定会有新景象。书法人是社会人的一部分,书法专业是众多艺术门类的一种,不可能全社会人人爱书法、练书法。但是,作为华夏子孙,确实人人需要有一定的书法审美素养,因为书法是我们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文化传承,是民族基因的构成元素。所以,进行书法知识的普及性教育任重道远。在新事物层出不穷,信息爆炸、知识外延扩大的时代,诱惑增多、精力分散、压力加大是不争的事实。古典的生活方式离我们渐行渐远,如果没有定力,便看不清方向。当我们关起门来,能够静静地沉浸于书斋中,那份恬适,虽然平静却星光斑斓。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