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书法百人工程——李国光

2016/12/22       来源:       责任编辑:秦江红       作者名称:;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李国光

2相片2.JPG

李国光  1961年8月出生,湖南沅江人,字修德,号师古斋,赤壁主人。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副主席,咸宁市书协主席。


我的草书情趣

李国光

    我与书法相交三、四十年,近二十余年专于草书,学二王、怀素、张旭、黄庭坚、王铎等古代草书名家,临《十七帖》《自叙帖》《古诗四帖》等草书名作,后参加现代著名草书大家胡抗美老师主办的北京大学书法高研班学习草书,受益匪浅,深得诸家韵致。

我对草书广临博涉,力求其似,以泛览,以采气,以提神,以娱手笔,以协韵律,所谓厚积薄发也。

我在传统的草书沃土中耕耘,自由挥运,渐入佳境,或淡静作行书,亦多草情;或放逐为狂草,犹在轨道,日日侍候笔研,时时亲昵法帖,故能合法守道,以不逾矩,动辄合辙也。

写草书线条要有弹性,韧性和灵性,美而劲健,力厚骨劲。又在变幻莫测、空灵飘逸之中转达出迟涩、古拙;运笔或正或斜,或放或纵。时而奔放,时而凝重,时而舒缓,时而深沉,看似漫不经心,信笔纵横,实则胸有成竹,于天真烂漫之中显示其精妙与豁达,力求质朴雄放,雍容厚重的笔墨情趣。

“粉笔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草书充满激情,激扬人生,我钟爱草书,它让我生命扬起了风帆!


功 夫 即 性 情

——有感于国光书法

陈新亚


最令我敬佩的国光先生,是他二十余年如一日,几乎每天清晨临池一二小时。如今是微信天天见之,过去则是每一相遇,便将一抱临习之作请人评点,虔诚不已。他做的是行政管理,事务哪得轻松,却有如此好怀敬事笔研。莫非真从临池中得到极大美感实恵,令其日新又新,不断发越。否则,不可能如此自强不息乐道忘情也!与书法相交三四十年,只见一如此精勤李国光,一位书法耕耘者。

国光同道二十余年专于草书。近来更广临博涉,并不力求其似,以泛览,以采气,以提神,以娱手笔,以协韵律,所谓厚积薄发也。其自家草书,已渐见风神:点线精细如瘦铁,使转坚韧如钢筋,其意思仿佛杜陵歌篆之“书贵瘦硬方通神”,格调差似赵佶之“瘦金体”,然而却是非篆而蕴籀意,较赵而自具古法之大草。国光兄在此间自由挥运,渐入佳境。或淡静作行书,亦多草情;或放逐为狂草,犹在轨道。这应得力于书家多年日日侍候笔研,时时亲昵法帖,故能合法守道,行不逾矩,动辄合辙也。

从国光道兄日日自课中,不难体会他的学而不厌,乐以忘忧。亦知了他之能笃行渐悟,不欲躁进,不期先天而成,是能本心自守者也。多年前,国光兄尝嘱作文略说长短,未急应酬。因知他如此用功,日后书法更有说头。 前年又嘱,亦未如之。 然而今日,即使在说他的书法,也不敢有所论定,吾固知其明日更有可说处也。因为敬佩吾国光兄之精诚勤奋,惟欲与共勉的便是:书道即是天理,临池须去私欲。与古为徒,至于心手相忘,庶几水到渠成。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曾任《书法报》社副总主编、执行主编)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