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浦杯”书法报·书法海选银奖臧文禄作品集评

2017/05/18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

“惠而浦杯”书法报·书法海选银奖臧文禄作品集评


图1 臧文禄2016年度“惠而浦杯”书法报·书法海选银奖作品(投稿作品).png

图1 臧文禄2016年度“惠而浦杯”书法报·书法海选银奖作品(投稿作品)

苍山不墨千秋画 洱海无弦万古琴


朱以撒点评:

臧文禄的投稿作品(图1)以篆书书写,使人揣摩是取法清人篆书中之浑厚者,写得沉着老到,有篆味可品。首先是用笔的沉稳厚重,力在其中。篆书提倡追三代,主要就是为了得其古厚韵味,使字中有古意古风,而反对新、巧、媚这些成分的进入。作为篆书是要写出一些气度的,所谓古风,就是与时风错位,使人有一种久远的怀想,岁月弥远,古韵苍茫。大篆中有的字可能一辈子也读不懂,但是一个学篆书的人正是要透过篆书之形发现蕴含其中的某些精神,这是本质的内容。否则把篆书写得轻飘飘的、巧妙的,往往着力于外形了。臧文禄以他的理解和熟练的用笔,使一笔一画沉于纸,力在其中。其次是字的造型活泼,虽为篆书没有牵连,但作者还是根据字形进行了调节,或正或欹,时长时短,有伸有缩,既有中轴线的匀称,又不满足于匀称,匀称中生出变化。这样,比起工稳均衡的小篆造型,无疑更能给人以兴致——一个有所变化的物质外壳是需要作者发现和尝试的。有的尝试变化过头了就流于奇怪,少了篆书的庄重。而不变化执著于对称,又易于满纸雷同。作者把握的造型有所变而不突兀。用墨的变化也是优点之一,润枯交替各得其所,是自然而然的,在行笔中恰当地流露,而不似写在光纸、熟纸上光洁油滑,看不到墨的作用,通篇死气沉沉。臧文禄用墨湿者饱满,枯者苍茫,充满整体。

此时,在下联落个简法的款就可以了,作品也古朴清旷。但是作者还是以行书写了两行字,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对联为谁所作;二、此作是应《书法报》海选之征的。行书有明显的时风,东歪西倒、生硬浅薄,大大破坏了篆书的庄重情调。款和正文气息不合,结果合之两伤。如今的创作总以为在一幅作品中展示多种书体是丰富,结果越增添越低下。倘不能增之以协调,那就应尽可能地藏拙,使主旨更为突出。

臧文禄书《陈与义词》(图2)不及前述的对联。通篇造作多了,多了摆弄形态之嫌,时髦气多了,新了,奇了,也就不那么质朴。篆书更需要有一种外在拙重的、不动声色的美感。篆书如果求视觉效果就花哨浅薄了,更应倾向于整体的氛围意绪。相比于那么多动作笔画伸张,不如沉静一些。落款同样是草莽随便,神气不继,气脉不行,直是等而下之。

篆书拥有古典书风中最浓厚的古典韵味,深沉凝重浑穆,令人反复涵泳。以其他笔法来掺合,写出新的样式固然有新创之意,但不可流于表面上的形态,而须重于篆书之神之味。款字在从属位置,更应合篆书情调,不可把两部分分离开来。


杨吉平点评:

毫无疑问,臧文禄是一位颇具书法才情的作者。昔人论诗有“诗有别才,非关书也”之说,而这种“别才”岂止是诗,一切艺术,一切技艺,莫不如此。书友张雷尝言:“感觉的好坏,首先是天赋问题,其次是生理问题,这些都不是学习能掌握的。”臧文禄对金文的理解比较到位,书写的笔感也极好,这便是天分,是书法学习和书法创作的前提条件。

臧文禄的才情首先表现在其作品的落款上。其落款行书杂糅诸体,线条有篆书的圆润,结字有魏碑的质朴,运笔有行草的流畅,也多少融入了隶书的凝重,天真自然而未流于险怪,比正文的金文更能展示其书法才能。这当中自然有今人流行书法的影子,却比一般的流行书法更有韵致。可以看出,作者能学习古人,也能借鉴今人,古今结合,颇具匠心。

当然,作者的落款虽佳,却并未喧宾夺主,其正文大篆亦颇为可观。投稿作品为金文对联“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14个字书写在白色宣纸上,白纸黑字,十分醒目。作品用笔厚重,行笔娴熟,集诸家金文特点于一身,端庄肃穆中透出几许活泼生动,线条舒展,结字大方,金石气息与笔墨意趣相辅相成,古朴自然,路子很正。当然,其气息仍然未出今人藩篱,对当代金文书法的借鉴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些借鉴如其落款,都是建立在对古代经典——青铜铭文的学习基础上的,因此,其韵味还是较为纯正的。与精心准备的投稿作品相比,现场创作作品便相对弱些。首先是章法的问题。作品右上角的印章和朱书小字占据了一定空间,但因其颜色、字形大小等原因,造成了右上空缺的视觉效果,也造成正文金文整体下坠的错觉,这种章法安排是比较失败的。同时,朱书小字与落款文字内容也基本相同,释文重复了两次,有点莫名其妙,实为画蛇添足。其次是落款的差距。现场作品为两行落款,款文交错过于紧密,显得纠缠不清,给人以乱麻纠结的印象。落款行书在结字上也比投稿作品随意,几乎突破了审美的正常接受界限,显得有些粗野。正文金文部分的韵味也缺少了投稿作品的古趣,明显受到日本篆书的影响(也许是从当代书家那里间接受到的影响),时风过重,古意不足。这些问题除了现场书写心理因素的影响之外,与书写材料也有关系,选择的色宣无疑消减了书写效果。

单从技巧而言,作者的发展空间应该是很大的,但其中暴露出来的文化素养问题却令人担忧。如投稿作品的内容当是习近平同志视察云南时引用古人的诗句,而不是他自己的话。落款中的“云南”当为“雲南”之误;“征稿”当为“徵稿”之误;现场作品落款中称“陈与义诗”有误,当是陈与义的词;“栖雅”当为“栖鸦”,篆书“雅”通“鸦”,但楷行书当写作“鸦”等等。这些常识性错误出现在一幅技法很优秀的作品中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反差太大,大得令人难以置信。古文字都掌握了,今文字竟是如此水准,令人不可思议!这样的作者,艺术之路能走多远?笔者深感怀疑。


周德聪点评

臧文禄的篆书取法金文一系,线条挺拔伟岸,不乏苍浑之感。于起笔处多裹锋含茹,笔酣墨饱、沉雄静美;行笔时借起笔之逆势,铺排涩进、气定神闲;而于收笔,或驻留之际戛然而止,锋藏于内;或借势出锋,意在笔墨之外;或枯笔散毫,与起笔相反相成。表现出一个书家娴熟的用笔技巧。

在结构上,貌似小篆体势,实乃大篆规模。在笔画交替搭配之中,笔势生发,方向多变,其横画组合,于长短、俯仰、曲直上尽显机趣;斜线交互,四维放射,修短合度;弧线圆转,接笔自然,婉畅通脱。将篆书点线分布的相对匀称变得疏密掩映,似有草书大开大合之妙,既别于小篆上密下疏的体态,也异于大篆奇正相生的组合,而是在笔画的疏密关系上依据自己的审美追求作了适当的调整。或上疏下密如“山”“古”,或上密下疏如“苍”“墨”,或四维密集、中宫疏朗如“秋”“洱”,或疏密匀称、布排整肃如“画”“琴”。将上下联并置一起审视,可谓疏密有致,黑白互补。

现场创作与自由投稿基本吻合。相对而言,对联因其外在形式的偶数于单行的分布,显得更整肃静谧,而中堂幅式所创作的陈与义词则显得躁动不安,或许受到书写环境及创作心境的影响?中堂在外形式上也觉得有些花哨,右上的一组印章和朱砂行草的方块不能为其创作加分。两件作品的行书款识也堕入“流行”陷阱。

臧文禄的篆书总体上看用笔大胆,结字熟稔,操控自如,但细究点线内质,有些用笔在表现潇洒的同时难免有荒疏之感。尤其是在行笔过程之中,转换之际缺乏驻留,使得内在质量虚空。所谓“藏头护尾,力在字中”,在作者的笔下稍有“龙头蛇尾”之嫌。

篆书在整体格调上趋于雅静、圆润,故其强作潇洒与放纵都会影响其品格的自然生成。即使是用行草所作的款识,在书风上亦应与正文在总体风格上保持相对的统一,以此观之,作者的行草尽管有生拙之貌,然与篆书的古雅却产生了隔离。


图2 臧文禄2016年度“惠而浦杯”书法报·书法海选银奖作品(现场创作).png

图2 臧文禄2016年度“惠而浦杯”书法报·书法海选银奖作品(现场创作)

送了栖鸦复暮钟,栏杆生影曲屏东。卧看孤鹤驾天风。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谪仙已去与谁同。




二维码1.jpg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