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诸子评改——孙涛
2017/08/08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曹元伟;
诸子评改
特约评改人:曹元伟(中国书协会员,邳州书法院院长,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12年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孙 涛 行书清溪中堂
孙涛作品评语:这张作品书写三首古诗,看得出作者师法赵孟頫,用笔和结字都循规矩,没有过于自我发挥,这还属于创作的初级阶段,路子、方法都没有问题。不足之处:一、从章法来说,“荚”字下面的留白处于作品的正中间,太对称,应该回避这样的留白。另外,“杨花榆荚无才思”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果照顾章法的需要,可以在一句结束后再断。二、“放翁老去风情在”落“在”字,创作完毕要注意检查。三、写得太规矩,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要逐步放开手脚,把自己的审美观表现出来。四、有的结字缺乏必要的对比,比如“空”,可以把“宀”再写宽一些,或者把下面写窄一些,这样就显得大气。五、通篇字距较均匀,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也不强烈。建议:多临写一些赵孟頫的手札,增加用笔和结字的灵动性。
温润娴雅赵孟頫
■曹元伟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后代,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尤擅书法,篆、隶、真、行、草书俱通,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为宋元两代朝臣,由于历史观的局限,历代对其人格多有诟病,当然亦祸及书法,贬其书法俗媚无骨。事实上,赵孟頫追求古意,倡导复古,对于古人尤其是二王书法进行全面继承,而且又不乏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年代不同,赵孟頫的行书风格也不尽相同,比如《前后赤壁赋》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神采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相州昼锦堂记》多用方笔,故力可扛鼎,气势畅旺。《行书十札卷》信手拈来,自然随意,其中真、草相间,温润匀美。学习赵孟頫书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以笔者经验,从手札入手最好,因为手札信手所书,自然多于安排,用笔也较随意。当然,也可以先学习比较严谨的《前后赤壁赋》等,但对于某一风格作品的学习要坚持,不要总是更换字帖,学习书法最重循序渐进、慢慢积累,切忌操之过急。
赵孟頫《近来吴门帖》
曹元伟示范作品 行书草木条幅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