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诸子评改——李天仁
2016/11/21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
诸子评改
特约评改人:钱玉清(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11—2012年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李天仁 草书条幅 规格136cm×48cm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李天仁作品评语:此作给人以亲近感、亲切感,硬毫素纸,蓄墨落笔,果断自信,缓缓而下,无做作扭捏之态。似平常人说平常话、做平常事,就像元稹《去杭州》诗中云:“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看得出作者的书写状态是自然、优悠、轻松的,也映射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洁净、澄明,为人行事的真诚、坦然。这是此作的亮点,在当代展厅文化语境下也是难能可贵的。不足之处:缺乏观赏性和表现性。书法是中国汉字的艺术化,所谓艺术就要突出创造性,而创造性其中最重要因素就是变化,该作多次发生像“郭”“中”“明”“将”“胡”“诗”“待”等单字形貌、结构、态势相同或相似重复出现的情况,这就是作者创造性不足而缺乏变化的表现。书法创作特别是草书创作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制造矛盾和消解矛盾中寻求对美的诠释的过程。建议作者在二王手札中领悟、发现这种矛盾关系的处理方法。
王羲之《初月帖》中的“形”与“势”
■钱玉清
二王作为书法的不祧之祖,已成为行草帖学书家的“万世师表”。二王是一座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仅谈二王法帖中的变化,也是一个大课题,这里仅在“形”和“势”二个方面略加评析。“形”,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形态。《初月帖》(如图)中有两个“月”、两个“书”、三个“不”、两个“之报”,这些字虽然重复出现,但面目不尽相同,都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再者如“为”“劣”“方”“力”等字都有横折钩的笔画,但造型都各具姿态。“势”,主要包括字势和笔势。《初月帖》中开篇“初月”二字骤然右倾,给人以危楼百丈之悸,但紧接着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十二日山阴羲”数字几乎全部左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时局转瞬得以安稳。又如“诸”的“言”字旁、“患”的“中竖”、“涉”的“三点水”、“悴”的“竖心旁”、“报”的“提手旁”、“具”字,等等,虽然都有长竖,但都不在同一垂直向度上,所有这些就是王氏高明的造势功夫。
王羲之《初月帖》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钱玉清示范作品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