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笔释疑之礴、璇、确、皓、瘠

2016/09/02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欧阳媛       作者名称:■冉献强;

  篆笔释疑.png

篆书礴、璇、确、皓、瘠


礴,篆书为“薄”(图1)。“薄”和“礴”本为二字,二字音同,古籍中有以“薄”为“礴”之例,“礴”无篆,故可篆作“薄”。“薄”的本义是“草丛生”,而“礴”的本义是“磅礴”,即“混同貌”。然而,古时“磅礴”又写作“旁薄”,故篆书“薄”可同“礴”。《康熙字典》:“礴,又通‘薄’。”《前汉扬雄传》:“旁薄群生。”这里的“旁薄”即是“磅礴”。

璇,篆书为“琁”(图2)。“琁”和“璇”基本相同,“璇”无篆,故篆作“琁”。“璇瑰”为玉名。“琁”的本义为“美玉”。二字古为同字,但在长期使用中二字渐有差异。“琁”除读“xuán”外,又读“qióng”,义为“赤玉也”。“璇”字今文多不用,但《千字文》中有“璇玑悬斡”之句,故仍为书家常写之字。《广韵》:“璇,同‘琁’。”《后汉安帝纪》:“据琁玑玉衡,以齐七政。”这里的“琁玑”即是“璇玑”。

确,繁体字为“確”,篆书为“塙”(图3)。“塙”和“確”本为二字,二字有音义相同,“確”无篆,故篆作“塙”。“確”的本音读“què”,本义为“坚也”。“塙”的本音读“què”,本义为“土坚不可拔也”,又音读“qiāo”,义为“硗”(qiāo)也,即坚硬。“確”和“塙”在“què”的读音和“坚也”之义上相同,故二字古常相通用。应说明的是,简化字“确”也是一个古字,且亦有篆,所以今日之“确”也可篆作“确”,但没有篆作“塙”准确。因为“确”的本音读“xué”,又音读“què”。《康熙字典》:“確,亦作‘塙、碻’。”《正韵》:“确,辖觉切,音‘学’,硗确,石地。”

皓,篆书为“昦”(图4)。“昦”是“昊”的本字。“昊”(昦)和“皓”音同,但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因古时“昊”和“皓”常可相通,“皓”无篆,故可篆作“昦”(昊)。“皓”的本义是“明也”,又义“虚旷貌”。“昊”的本义是“元气博大之貌”,此与“皓”的“虚旷貌”极相近,故古时二字常可相通。《康熙字典》:“皓,又通作‘昊’。‘太皓’,天也。”《史记·天官书》:“岁阴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与尾箕晨出,曰‘天皓’。”《前汉天文志》作“天昊”。《韵会》:“昊,《说文》作‘昦’。”

瘠,篆书为“骴”(图5)。“瘠”和“骴”本为二字,二字有音义相同,“瘠”无篆,故可篆作“骴”。“瘠”的本音读“jí”,本义为“瘦也”,又音读“zì”,义为“疲瘦也”。“瘠”的本字为“膌”,然而“膌”亦无篆。“瘠”又写作“胔”,而“胔”的本字为“骴”,故“瘠”篆作“骴”。《康熙字典》:“瘠,又或作‘胔’。”《集韵》:“胔,本作‘骴’。”《说文解字》:“骴,或从‘肉’,作‘胔’。”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