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少难配篆

2016/09/05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彭文婧       作者名称:徐 畅;

甲骨文字少难配篆

■徐 畅


李宗焜《甲骨文字编》(中华书局2012年版)收录可释字1682号,包含见于《汉语大字典》收录者1365号;未见于《汉语大字典》,而音义基本可定者317号。虽然比以前“甲骨文可识之字千字左右”有很大的进步,但在书法篆刻创作中还是很难配字成章。《书法报》2016年第15期第34版刊载吴自标先生《甲骨文印用字创作谈》(下简称“吴文”),从象形字的应用、本字的应用、通假字的应用、大篆甲骨化的应用四个方面作了介绍,皆经验之谈,尤其是“字字要有出处”一语非常中肯。但也有不妥或不够严谨之处,恐误导他人,特提出商榷。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图1)

“娄”,何琳仪《秦文字辨析举例》后下21·5的解字(图2),误认为甲骨文“娄”字:“从牛,从双手,从角,会两手曳牛角之意。……又孳乳为搂。”(《战国古文字典》第336页)畅案:此字从日,从两爪,从女(图3),会白日双手搂抱女子之意。“娄”字加手为形声字“搂”,为后起字。“娄”,《说文》及段玉裁注都是从“楼”的意义上说的(《汉语大字典》缩印本第445页),不妥。《玉篇》:“搂本亦作娄。”“娄”字是“搂”的本字。“楼”与“搂”为通假关系,“娄”非为“楼”的本字。战国文字“娄”多作姓氏,如齐玺与楚玺多例(见拙编《古玺印图典》)。“娄”被借为姓氏后,秦文字作“楼”(图4),齐玺(图5)、楚玺(图6)写作“廔”,系后起形声字。《说文》:“楼,重屋也。”“廔,屋丽廔也。从广,娄声。”有本字“楼、廔”,不必用通假字“娄(搂,别字)”。


图1 小楼一夜听春雨.jpg

图1 小楼一夜听春雨


图2 后下21·5.png

图2 后下21·5


图3 前2·18·4.png

图3 前2·18·4


图4.png

图4


图5.jpg

图5


图6.jpg

图6


二、煮茶迎客月当户(图7)

“煮”,无甲骨文字例,李宗焜《甲骨文字编》、牛钊《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均未查到“煮”字,也未收有甲骨文及西周金文字例。《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26页)只有中山王器字形及楚简字形(图8)。“煮”,从火,者声。“■”之异文(《战国古文字典》第520页)。庶,甲骨文从火从石,会以火烧石烙烤食物之意,或以烧热的石头投于盛水器而煮熟食物。石亦声。“煮”之初文(《战国古文字典》第548页)。“吴文”用“庶”字(图9)正确。“因古籍中每借‘庶’为‘众庶’之‘庶’,又别制‘煮’以代‘庶’,‘庶’之本义遂湮没无闻”(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


图7 煮茶迎客月当户.jpg

图7 煮茶迎客月当户


图8.jpg

图8


图9.png

图9


“茶”,楷书后起字。《古字通假会典》(第834页)“余”与“徐、馀、荼、除”等17字通假。荼,《说文》:“荼,苦荼也。从艸,余声。”徐铉曰:“此即今之茶字。”清顾炎武《唐韵正》卷四:“……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画为茶字……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荼”与“茶”为古今字。《古文字类编》收有战国长沙帛书“荼”字(图10),“荼”即今之“茶”字,取大篆甲骨化即可。甲骨文有“余”字,“余”与“荼”通假,用“余”则是别字。“吴文”用“余”与“艸”拼造,况且“余”字非甲骨文字形(图11),与西周金文也不同形(图12),显然不当。


图10.jpg

图10


图11.png

图11


图12.png

图12


“迎”,无甲骨文字例,《新甲骨文编》《甲骨文字编》亦未查到“迎”字,《古玺印图典》收有战国秦印“迎”字两例(图13),《说文》:“迎,逢也。从辵,卬声。”吴文的“迎”字从“彳”,从“丨”,从两“又”,于“六书”无解。据说依据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迎”的甲骨文字形各甲骨文字典均未收录,仅此一例,所谓“一家之言”。但是一家之言要看是否正确,要多家验证,衡以“六书”,择善而从;错误的一家之言不应采用。

“客”,《说文》:“客,寄也。从‘宀’,各声。”周中师遽簋从“宀”,从“各”(图14)。可是,“吴文”的印文从“宀”,从“叩”(图15),显然错误。据说依据《古籀汇编》的“客”。人的跪跽形隶定作“卩”(图16)。“叩”为叩头之省称,又有探问、询问义,故从“口”,从“卩”。使用工具书要与时俱进,近期出版的工具书收录字数较多,研究新成果也较多;《古籀汇编》是1934年徐文镜所编,80多年前的过气字典,要分辨正误,不可盲从,用字要严谨。“迎客”两字应该用大篆甲骨化。


图13.jpg

图13


图14.png

图14


图15.png

图15


图16.png

图16


三、相思一夜窗前梦(图17)

“吴文”说:“思”与“囟”通假,但引用的是《常用甲骨文字形表》(第949页),一缺乏专业通假字典的佐证,二缺乏文例。不仅《古字通假会典》未载,另如王海根《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第302页),冯其庸、邓安生《通假字汇释》(第597页),三本通假字典均未见有“思”与“囟”通假的字例。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第33页)举“思”与“囟”通假。但是,相同的四条周原甲骨文例竟有几说,“或说读为使”“或读为斯”;“或说为古今字,意为愿”。可见未能定论。“囟”与“思”为古今字,不确:一、“囟”,《说文》:“囟,头会垴盖也。象形。”何琳仪说:“象头囟有缝之形。”象形字。“思”,从“心”,从“囟”,会心脑相通有所思虑之意,会意字。“思”,并非加形旁的形声字。“囟”与“思”并非一字。“思”字只有战国字例,甲骨文所无。二、“鬼”字从“人”,从“囟”,会人死魂魄由囟门上出之意,会意字。“鬼”字亦从“囟”,与“囟”也非古今字。三、“心”,金文像心脏形。《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古人以心为思维的器官,作为大脑的代称。与思想、性情、心理活动有关的形声字都从“心”旁,不从“囟”旁。


图17 相思一夜窗前梦.jpg

图17 相思一夜窗前梦


四、弃我去者昨日(图18)

“酢”与“昨”通假,“吴文”已举文例。“酢”有春秋字例(图19)。“吴文”以甲骨文形旁“酉”(图20)和“乍”(图21)拼凑,形象差距太大,了无甲骨文气韵。


图18 弃我去者昨日.jpg

图18 弃我去者昨日


图19.jpg

图19


图20.png

图20


图21.png

图21


五、行己也恭(图22)

“也”字通“他”,“它”古“他”字。旧说“也、它”为一字,战国时“也”字分化独立。甲骨文“它”(图23)像蛇首、身、蜷尾之形,“蛇”之初文。战国文字多讹变,秦系文字右上竖笔穿透横画之上,与小篆字形近,易混。甲骨文“虫”(图24)字像蛇类爬虫之形,“虺”之初文。战国文字承袭金文,“虫”为“蟲”之初文。旧释“它、虫”混为一字,如《汉语大辞典》(缩印本第382页);旧释“它、也”混为一字,如《汉语大辞典》(缩印本第21页)。“吴文”“也”字误用“虫”字。

“恭”,战国文字有三例(图25),可以大篆甲骨化。所谓的“大篆甲骨化”是把大篆用笔方折与甲骨文风格韵味一致,而不是用甲骨文的偏旁部首去拼合造字。“吴文”的“恭”字就是字典上没有的伪古文字。

另如“闲多反笑野云忙”的“笑”字,楚简有字例(图26),简文“笑”写作“■”。“吴文”系甲骨文拼合,新造字而非甲骨文化。

“忙”与“芒”通假,各字典未载,只见王海根《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第726页),文例见《孟子·公孙丑(上)》。“各”与“落”通假,各字典未载,见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第282页),例见卜辞中的“各日”即“落日”。此两条“吴文”未及,特补之。

书法篆刻用字须通“六书”,这样才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上述用字不慎,《书法报》的影响遍及海内外,恐年轻人盲目风从,以讹传讹,特撰小文,以为纠正。如有不当,欢迎批评、争鸣。


图22 行己也恭.jpg

图22 行己也恭


图23.png

图23


图24.png

图24


图25.jpg

图25


图26.jpg

图26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