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玺印图典》

2017/08/14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徐春燕;

读《古玺印图典》

■徐春燕

《古玺印图典》书影.png

《古玺印图典》书影


承徐畅先生把《古玺印图典》“检字表”的编辑工作交给我,我在完成此项工作的同时,有幸对全部稿件“先睹为快”。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有三方商玺经科学发掘而出土,徐畅先生三十年前关于“玺印起源于商”的论断,如今已成铁案,毋庸置疑。这些商玺都有印文、印纽、印体,已具备玺印的基本形制,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印章功能来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使用为目的,主要由工匠制作完成的实用印章;一类是以审美为目的,由宋元文人参与创作的艺术印章,即篆刻。可见,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印章与篆刻又很难截然分开。篆刻以古代实用印章为基础,并以印章为载体,由文人主动参与创作而产生的。所以,没有古代实用印章,也就没有篆刻艺术。道理是非常清楚的。

因此,及时挖掘、整理、研究古代实用印章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显得非常重要。过去,以古代实用印章编辑出版过一些谱录。但是将战国古玺朱迹与印文考释、古文字知识、艺术评论等内容综合阐述,徐畅先生编撰的《古玺印图典》填补了此类空白,该图典已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录先秦古玺和秦印9470例,纵向按商、西周、东周时代顺序编排,横向战国时期则分为秦、楚、齐、燕、三晋五系五编。每编再分公玺、私玺、成语玺三篇。

徐畅先生自小受到文史、书画篆刻方面的熏陶。及长,拜书画篆刻大家谈月色学艺。钻研《说文》,初通“六书”。中年后,师从草书大家胡公石学习、研究标准草书。专擅篆隶、草书及篆刻。他是南京印社、南京业余书法篆刻学校的创始人之一,曾在南京艺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兼职授课,桃李甚众。曾参与编撰《中国书法篆刻鉴赏辞典》等辞书三种。

徐畅先生长于书学、印学、古文字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艺术评论、学术文章三百余篇,对于古玺印的断代、分域、考释等多有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先后主编《中国书法全集(4)·春秋战国刻石简牍帛书》卷、《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先秦印风》卷、《中国篆刻全集(卷一)·先秦玺印》、《中国书法全集(92)·先秦玺印》卷;专著《先秦玺印图说》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这些著作的出版显示了他在先秦文字与先秦玺印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

《古玺印图典》是徐畅先生又一部重要著作。我读后感到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选图清晰。徐畅先生挑选书中玺印图例,殚精竭力,反复比较,凡一印多谱转录者,选最精良者用之;凡模糊不清者,尽力修描复原;凡赝品者,皆不收录。以此标准选图,皆清晰可靠。

第二,释文准确。书中对玺印文字的释读,博采各家之说,择善而从,有学术高度。对自己的考释或观点尚未发表者,则以“畅案”表示。对未释之疑难字,遵循古文字学界普遍认同,以“□”代替。对有多说而不能定谳(yàn)者,或残蚀不清不能辨释之字,按照王国维先生在《金文编·序》中提倡古文字研究当用“阙疑”之法,不作臆断妄释,俟待来者。

第三,古文字知识丰富。《古玺印图典》中讲述了本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形近字等诸多古文字知识,本字如“王益”(图典0605、图1)秦印,“益”为“溢”之本字;“專室之[钅][尔]”(图典2572、图2)楚玺,“專(专)”读为“傳(传)”,是“傳”的本字。通假字如“李是家印”(图典0425、图3)秦印,“是”通“氏”;“旂牢”(图典6392、图4)燕玺,“旂”通“旗”。古今字如“侌隶”(图典6071、图5)三晋玺,“隶”“逮”为古今字;“曲隄渠”(图典4835、图6)三晋玺,“隄”“堤”为古今字。异体字如“永衖”(图典0172、图7)秦印,“衖”为“巷”之异文;“并愧”(图典4081、图8)三晋玺,“愧”为“媿”之异文。这些印例,全书中俯拾皆是,读者如果仔细阅读,不仅有助于增长古文字知识,有利于提高书法篆刻创作中的用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辨识古玺印的能力。

第四,总结古玺印考释原则。徐畅先生多年从事古玺印文字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发表古玺印文字考释的论文十多篇。该书卷首论文《古玺印考释鉴真》(代序),是他近些年来研究玺印文字的成果。徐畅先生总结玺印文字考释应遵循的16条原则,譬如“因布白的原因容易造成对印文字数的误判”,指出8种误判情形。又如“形旁通用”原则,虽只列举了2例,但他在《古玺印中的偏旁通用例》一文中列举30例,可供参阅。这些原则为我们从事印学研究、考释古玺文字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五,使用便利。印文注释首列四位数编号,可作印文文字检索之用。《检字表》采用部首、笔画综合排列法,同一笔画数再按首笔的横、竖、撇、点、折的顺序分栏排列,易于检索,方便使用。合文单列,置于《检字表》之后。

我认为《古玺印图典》的出版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书法篆刻爱好者来说,既可资临摹,又是学习古文字、鉴赏篆刻艺术不可多得的资料;对专业学者来说,该书涉及文字学、考古学、器物学、篆刻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姓氏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定能引起上述诸方面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对院校艺术系学子来说,可作为他们学习的辅助工具书。


图1 王益.png

图1 王益


图2 專室之[钅][尔].png

图2 專室之[钅][尔]


图3 李是家印.png

图3 李是家印


图4 旂牢.png

图4 旂牢


图5 侌隶.png

图5 侌隶


图6 曲隄渠.png

图6 曲隄渠


图7 永衖.png

图7 永衖


图8 并愧.png

图8 并愧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