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课堂——简析《石门颂》

2017/06/07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张 继 艾 琳;

三品课堂——简析《石门颂》

(第三讲 下)

主讲:张 继   整理:艾 琳

二、撇捺

《石门颂》的撇捺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叫“撇捺生姿”。撇画向左,捺画向右,根据笔画的轻重、长短、曲直,可以对字的态势起到调整作用,能够提升字的神采。笔画方向的不同,加上波动的程度不同,可以使一个字具有不同程度的生动姿态。

撇画可分为长撇、短撇、直撇、弧撇、平撇、斜撇等;捺画可分为短捺、长捺、直捺、曲捺、平捺和斜捺等。撇捺的起笔和收笔也有不同的形状,有的轻,有的重,有的方,有的圆,有的是比较明显的露锋,有的是比较明显的收锋等。状态不同,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下面根据一些具体的字,来分析撇捺的形态。 

a.“弧撇”(又称“曲撇”)的写法

1.png

“狩”第一笔的撇画①比较圆劲,像这种带有弧状的用笔,书写时要注意用笔的力度,体现用笔的力感。上面说过,撇画有曲有直,“犭”中两个撇画都是“曲撇”,因为第一笔曲度较大,所以第二笔②我把它稍微写得直一点。写的时候除了注意灵动性和神采,也要注意它的造型。

b.撇捺生姿的写法

2.png

3.png

我们看这个“未”,它的造型是否舒展、洒脱,关键是靠撇和捺这两笔,所以我们说“撇捺生姿”。如果把这个字的撇捺都写短,虽然前边的横竖都是同样的状态,但整个字的效果大不相同。撇捺的书写是否舒展生动,对整个字的姿态甚至神采的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字中,有的横画是主笔,有的竖画是主笔,有的撇画是主笔,有的捺画是主笔,但在“未”这个字里是撇捺共同形成主笔。我们知道,隶书最明显的特征是蚕头雁尾,这两笔同时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撇画视为蚕头,把捺画视为雁尾,达到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效果。

c.多撇多捺的呼应

4.png

再看“秋”,这个字中短撇、短捺比较多。当然“禾”的这一捺①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点,或者叫“长点”,也可以叫“短捺”。“火”的第一笔毫无疑问是“长撇”,并且是“曲撇”。撇画中有曲有直,有长有短,这一笔既是曲的,也是长的。“火”的第二笔是捺②,虽短但曲,所以叫“曲捺”也叫“短捺”。这个字中的撇捺有长有短,有曲有直,形状比较丰富。像这种撇画、捺画比较多的字,在组合的时候,我们要让它相互之间有呼应关系。

d.另类的撇画

5.png

6.png

还有一种撇画是比较另类的。我们看“截”,它右下方的这一笔也是撇画①,但是这一撇画在这个字里表现出来的好像是竖画,并且它的长度和方向也与我们通常所讲的撇画不同,弧撇书写的方向一般是向左下方,但它却是向相反的方向来表现。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有出现。

e.多撇的统一与变化

7.png

“殘”的撇画也比较多,偏旁“歹”中的两笔撇画①②在书写时要表现得很直、很刚健。不过这样的撇画我在书写的时候略微增加了一些动感,否则因为笔画过直,会让人感觉比较单调。另外,当一个字中出现许多撇画时,在结构上,我们要非常注意它们的穿插关系,既不能过于雷同,也不能写得非常混乱,既要有统一的一面,也要有变化的一面。

f.“直撇”的变化

8.png

“稼”字,“禾”左下的撇画①比较直,是“直撇”。这个字撇画也很多,所以每一撇画都要有微妙的变化,既要写出字的整体造型,又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这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统一之中求变化。

“稼”的最后一笔是“长捺”②,虽然在这个字里捺画只有一笔,但这一笔的轻重关系对整个字的重心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除了笔画的方向、长短,还要注意它的轻重和用墨的虚实变化,这些都能对整个字的姿态起到调整作用。

g.撇捺长短的变化

9.png

10.png

11.png

“登”,我们看它的撇捺在什么地方呢?它的撇捺在上面的偏旁“癶”中。它把原本应该是“长撇”和“长捺”的笔画变成了“短撇”①、“短捺”②,把原本曲的笔画变成直的,这个字我们这么处理也非常合适。我示范的第二个“登”,为了追求字形的变化,追求更丰富的表现效果,强化了撇捺,弱化了横画,放在《石门颂》里面也非常协调,也没有问题。

第一个“登”的撇捺之所以处理得比较含蓄,是因为在原帖中它的上面有一个撇捺较为舒展的“不”,为了避免重复,就把这个原本可以非常洒脱、非常舒展的两笔收拢,把最后一笔放松、舒展。这也是从总体的效果上追求变化与统一,否则上下两个字的笔画就会形成雷同。

这一讲对《石门颂》中“竖画”与“撇捺”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一些书写规律进行了简单概括,下期将学习“钩画”与“折笔”。




二维码1.jpg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