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不弱 诲人不倦 ——忆跟随黄亮先生学习书法的点点滴滴

2016/09/07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彭文婧       作者名称:陈艳荣;

让人不弱 诲人不倦

——忆跟随黄亮先生学习书法的点点滴滴

■陈艳荣


黄亮.png

黄亮(1903—1987),字北奇,号钵翁,江西安义县龙津镇人。生前曾任中国书协湖北省分会副主席、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但凡熟悉黄亮先生书法的,大都知道他写过一副很有名的对联:“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回顾自己跟随先生学习书法期间的往事,可谓点滴温暖在心头,而且越来越觉得这副对联也是先生自己的真实写照。今年是先生诞辰113周年,借武汉市文联及武汉书法院举办“黄亮先生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及黄亮书法展”之际,我愿把自己对先生的一些感知与大家一起分享。

黄亮先生是一位博采众长又独具风格的汉上书法大家。他数十年如一日,力学不辍,艺术修养非常全面。他早年向王梦白学过画,向杨增荤学过诗。先生才思敏捷,常根据不同的对象,信手拈来,出口成章。1983年东湖笔会,撰联“水天成一色,星月双生辉”;题集邮册:“别看方寸地,其中别有天。乾坤千万景,展现在人前。”;赠空军领导:“骐骥腾千里,鲲鹏振九霄。”先生外出时会随身携带一本子,里面既有书写内容,又有各类自作诗。他要求学生们要注重字外功,善于从各种姐妹艺术中丰富自己的学养。先生曾针对我对诗词中的平仄有畏难情绪的问题讲道:“开口为平,闭口为仄,仔细体会,定会掌握。”

先生书法功力深厚,真草篆隶诸体悉备,行草尤工。主张南北碑帖兼容,集大成于一家。先生藏帖丰富,并且每次购帖都是两本,一本收藏,另一本用作临帖。主张每临一帖应写到百通或更多些,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用笔、结构及帖的精神风貌。一日之中,早晨和晚上习书可选择不同风格、不同字体来练习。

在《谈谈写字的方式方法》一文中,先生写道:“浓墨取神,淡墨看法,行笔不同,必须专攻。肥不显浮,瘦不露骨,秀不显弱,老不显枯,狂不显乱,熟不显俗……磨墨有方,轻推重按,注意掌握,左右旋转。”告诫我们,字要写好,注意六到:即心到、眼到、手到、笔到、力到、意到。还要注意四忌:即乱、弱、俗、熟。写大字要气势严谨,写小字要玲珑活泼,笔如屈铁,势如奔云,随时留意行款以及轻重缓急之理、抑扬顿挫之法。总之,要多写、多看、多记、多想。为什么要做到“四多”呢?多看,以求帖中每个字每个笔画的结构、气韵;多写,练习手腕和笔力;多记,要让每个字的笔法都深入脑海;多想,可以触类旁通,借得来用得上。

先生在指导学习颜真卿楷书时教诲我们:练习颜鲁公的法书不但要学习其结构,更重要的是学其敦厚、古朴、遒劲的神韵。有些大书法家都是从学颜真卿得到启发,脱颖而出,自成一格而享盛名于后世,例如:宋代的苏轼,明代的倪元璐,清代的钱南园、何绍基、翁同龢,迄至近代的谭延闿、谭泽闿两兄弟,这些大家的字,举世闻名,如果能把这几位的字帖买来参看,那就能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他们学颜真卿从哪入手,又从哪些方面跳出来而自成一格的,都要认真体会总结。

先生为人宽和大气,对同辈互相尊重,对晚辈诲人不倦,竭力提携。1985年仲夏,我去先生家谈及武汉书协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展览一事,我亦准备应征,谁知过两天就收到先生的来信,并附有自作诗一首:“血的教训痛难当,八年国难受灾殃。从今打醒睡狮梦,发奋图强不可忘。”先生还用圆珠笔为我设计好章法,令我“从即日起,多练习几次,再用宣纸写成中堂或条幅,送书协”。先生对后辈的鼓励培育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为鼓励我学习书法,老师不仅将我的名字作嵌名联:“艳阳红胜火,荣誉贵逾今。”还替我起了一个笔名:砚佣,并撰嵌名联:“铁砚磨穿功力到,书佣久练字方成。”希望我记住和体会联中含义,记住艺术和学问从来不会辜负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功,付出多少真诚和热情,就会得到多少收获和进步。

1984年秋我在家养病,先生得知后马上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因为心脏病发作无法到我家探望,因此非常抱歉,希望我静心休息,尽快恢复健康,信的结尾,叮嘱我写信封地址时一定要写正楷,以免误投。

先生对艺术的无比真诚与执著追求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受到了社会的推崇和称道。今天我们纪念和追忆,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老一辈书法家高尚的品质和精湛的书艺。先生离开我们29年了,我也从当初的青涩走向成熟。多年来,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我都坚持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能够学有所成,方可以告慰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黄亮书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ng

黄亮书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免责申明:

书法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500

验证码: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