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丰子恺谈书法(三)
2017/08/17 来源:书法报 责任编辑:李依默 作者名称:丰子恺;
丰子恺谈书法(三)
碑帖的学法
●有志研究书法美术的人,宜学碑。初学宜选《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张猛龙碑》(楷书),进而选《爨龙颜碑》《爨宝子碑》(隶楷之间)、《天发神谶碑》(篆隶之间)。
●倘选帖,务选钟、王。而钟、王不易着手,故宜先从唐人欧、颜、柳、虞、褚入门。性情沉着之人宜选欧、颜、柳;性情爽逸之人宜选虞、褚。选习若干时后,即可直学钟、王。因为大王之字用正锋,得森严;小王与钟之字用侧锋,得疏逸。
●倘学草书,宜先学张芝与索靖,然后学王右军。
●碑帖之用,在于参照,不必呆板临摹,梁同书说:“帖教人看,不教人摹。”怀素的草书是看了“夏云多奇峰”而学得的。
书体的变化
上古没有文字,据说伏羲氏开始画八卦。八卦只是几条线,这便是文字的起源。八卦出世之后,便有人照云的样子写文字,叫云书;或依鸟迹为文字,叫鸟书;或依虫、龟、螺、虎爪、蚊脚、虾蟆子、蝌蚪之形为字,叫做虫书、龟书、螺书、虎爪书、蚊脚书、虾蟆书、蝌蚪书。而因太古,不可考。黄帝时,史臣仓颉造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至周,宣王的史官史籀,据仓颉之字造字,名为大篆,今传《石鼓文》即大篆文。至秦,丞相李斯嫌大篆太难,加以改造,为小篆。小篆与今文相近,字形扁长。今传世有李斯所书《峄山碑》《琅邪碑》。同时,秦有县令程邈者,犯罪入狱十年,在狱中为字,其画更简,得以流布,是为“隶书”,字形略横宽。隶书之一种为八分体。八,背也,笔画左右背分,于今字形更近。至汉,有王次仲者,把隶书稍加变化,成为“楷书”,遂成今体。形成了方块字的字形。写楷书美者,首推钟王,钟即钟繇;王即王羲之、王献之。汉桓帝时,有刘德升者,把笔画又简,且书写迅速,是为“行书”。汉时又有较行书书写快者,为“草书”。草书之创,不知何人,草书大家有史游、杜度、张芝。章帝命杜度用草书写奏章,是为章草。自此,历代草书名家辈出。
丰子恺 行书一夜中堂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书法报网立场。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027-65380795
- 书法报互联网(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简介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水果湖横路7号4楼01室
-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shufabao-net
- 邮箱:shufabaonet@163.com
- 中国书法第一融媒体平台